《阶层跃迁》读后感5000字
《阶层跃迁》書摘
◆ 序 阶层晋级就是一生的长跑
>> 人们因何而焦虑?票子(钱)、房子、位子(职场)、孩子、身子(亚健康),我概括为“新五子登科”,可能还包括本子(婚恋)和脑子(认知升级)等。
>> 关于个人跃迁,我总结为:短期看学校和专业,中期看认知、终身学习能力,长期看格局和性格,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和进化伴随始终。
>>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婚姻也是个技术活儿,婚姻等于二次投胎。
>> 你还要终身学习。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你要在学习中发现你的偏好,培养你的偏好,并将你的偏好发展成一个饭碗。
西方有句话:“you’re made of what you eat”(你即你所吃)。其实,“you’re made of what you read or do”——你读什么、怎么做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 阶层晋级倡导的三种人格
>> 关于富人思维已有诸多论述,在此归结一下。
一是具有时间成本意识。穷人珍惜金钱,富人珍惜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淘便宜货,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其实是买了最贵的东西,因为你在便宜商品上花费的时间成本是远超普通商品的。
二是培养自我增值意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天才,人的能力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尤其是职业类别不断迭代更新的今天,你需要培养至少两种职业能力。
三是构建自律意识。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作《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每7年再回访,最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只有一个例外。而且,该片制作者还发现穷人的身材大多走形,能否自律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 当今中国十大阶层
>> 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及大中城市中处级以上、乡镇中科级及以上干部。他们掌握着当前中国社会最关键的资源——组织资源,也分享部分经济资源,同时还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源。虽然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仅占2.1%(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2.6%,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2%),但作用和影响巨大。
二、经理人员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是指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业领导干部、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管理人员、“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理人员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1.6%(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3.4%,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4%),具有很强的经济资源支配和调动能力。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同时雇用他人劳动的人。私营企业主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1%(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1.5%,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7%),主要是来自社会较低层的创业者,凭创富晋级中产阶层。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指在各企事业单位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拥有最高的文化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4.6%(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8.6%,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1.9%),是中产阶层的核心群体,也是代表群体。
五、办事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是指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文职人员。办事人员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7.2%(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14.2%,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3.9%),是“准中产”或中产后备军。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包括流动商贩)
个体工商户阶层是指拥有一定量的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投入生产、流通、服务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并以此为生的人。个体工商户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7.1%(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12.3%,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5.2%),目前流动商贩已沦为城市的弱势群体。
七、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是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的受雇者或自雇者,以服务员和店员为主。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11.2%(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20.1%,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5.2%)。
八、产业工人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是指在第二产业中的体力劳动者,其中农民工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城镇工,达2.7亿人。这一阶层在城镇阶层结构中的比例为21.2%,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8.2%。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进行家庭经营,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并以此为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业劳动者阶层在全国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42.9%。
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人群,他们几乎不占有任何资源。该阶层在全国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4.8%(在城镇阶层结构中占10.2%,在农村阶层结构中占1.2%)。
对以上中国十大阶层划分法,我简要点评如下。
◆ 社会流动与社会固化
>> “公车变心板效应”:没上车前,下面的人都喊“快上啊!快上啊”,等一些人上去了之后,反而开始喊“别挤啦!没地儿啦”。
◆ 突破玻璃天花板的几种可能途径
>> 南怀瑾先生曾说,什么人能学佛呢?绝顶聪明的人和笨人。为什么呢?绝顶聪明的人不用说,而笨人不知道别的,就知道持之以恒地修持,去下功夫,最后也能修成得道。刘震云在北大某次毕业典礼上就说过“中国需要笨人”。聪明人太多,抱怨太多,就缺少了行动的力量。这就是当下的社会困境。
◆ /本讲小结/
>> 大家都在讨论《王者荣耀》,里面有一个道理值得大家深思:人生就是升级打怪,无非是一次次游戏结束,然后重新再来。
◆ 第四讲 从“一命二运三风水”说起——阶层晋级路径分析
>> 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杨振宁
◆ 一个古人的命运方程式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一命运方程式来自清代的《儿女英雄传》。
>> 健康是生命之本,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 /本讲小结/
>> 未来属于兼具东西方两种思维的人,要把自己训练成国际人又不失本土思维。
因为未来,你始终要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与其他人一同竞争的。
我们不妨试着从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方面来给个人全球化提些建议。
(1)未来只有掌握东西方两种思维的人才能够胜出。你的大脑要兼容中庸之道和创新创意:将东方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团队合作结合起来,将东方的仁义礼智信与西方的平等精神结合起来,将东方的诚信与西方的契约精神结合起来,将东方的敢为天下先与西方的创新、冒险精神结合起来。
(2)要认识到全球化与本土化是一个进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与国际接轨是与国际规则接轨,但你再接轨别人也会把你看作东方人,你的黄皮肤、黑眼睛决定了别人怎么看你。所以,对本土文化要有“文化自觉与自尊”,别人才会尊重你。
(3)既要读西方大师们的书,也要读传统经典。不能用流行热词进行严肃思考,一定要强调原典阅读,一定要既阅读东方经典,又阅读西方经典,要从经典走到经典。
(4)有机会要体验一次别国的文明,不一定要进行环球旅行,但尽可能在某个国家呆上至少半个月。理解另一种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投入到这种文明中,忘掉自己的文明,然后再反观自己的文化,你会明白不少道理,甚至更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是一条人类学定律。
(5)试着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添加一两个或者更多的外国人,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上的纷争。
(6)尽量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熟悉两种以上的文化生态。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英语的优势自不必说。掌握两套语言体系,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随时切换,这样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
(7)保持看外文报刊的习惯,不一定是《时代》《经济学人》,哪怕是TimeOut杂志,哪怕在旅途中随便翻翻。因为报刊是那个世界的一个鲜活的切片。
(8)如果有可能,可以制订一个环球旅行计划,尝试用共享经济的方式把它走完。有机会再做一次义工。
(9)再难,想想那些海外民工吧。他们没有经过训练,也没看过本书,凭老乡关系毅然决然地走向世界。
(10)最后,和大家分享胡润百富调查的“全球公民”意向:33%的受访人认为“签证自由”是成为“全球公民”最重要的因素;29%的受访者认为“财富自由”是最重要的;另外,选择“接受过海外教育”“拥有多国朋友圈”“拥有多国商务圈”的比例分别为11%、10%和9%。简单地说,中国的“全球公民”追求签证、财富、教育和交朋友等几方面的自由。
假如你这一代当不上“全球公民”,那就抓紧培养下一代吧。
◆ 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
>> 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乌龟专找大王八。”“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长短”是刷爆朋友圈的《欢乐颂》台词。
◆ /本讲小结/
>> 生二胎在家庭困难时期也是加杠杆。在不具备条件,双亲不支持,不给看孩子的状况下,生二胎就是加杠杆。不过,在所有加的杠杆中,生二胎的风险是最小的,而且穷有穷养,富有富养,各个家庭有自己的方式。
◆ /本讲小结/
>> 《第一财经周刊》和优衣库联手发起的“中国新中产品质生活大调查”的一些结果,列出新(锐)中产的九个特征,并进行点评。
(1)只买合适的,不买贵的。在阶层晋级过程中,从注重外在符号转变为注重内在涵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2)做高科技产品的尝鲜者。你不一定是高科技从业人员,但要做个尝鲜者。因为今天,高科技定义了潮流、时尚,甚至美感。
(3)做无现金的“有米族”。口袋里没钱,不代表账目上没资产,现在理财都实现移动化了。
(4)从对价格敏感转向对品质敏感。新中产的品质追求掀起了消费升级战,中国企业却还没准备好。
(5)为精神和情怀埋单。物品有价,但精神追求无价,这正是粉丝经济崛起的基础。
(6)要打拼也要健康。和老一代不同,新中产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决不会为工作牺牲生活,透支自己的健康。
(7)享受生活才是正经事儿。“不亏待自己,不委屈自己”应该成为新中产的座右铭。
(8)不迷恋品牌但崇尚品牌态度。什么是品牌态度?就是价值观,尤其是普适价值观。每个跨国品牌都诉诸了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价值追求。
(9)不设限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长度有限,但宽度无限,新中产们立志要比老一代体验更丰富精彩的人生。
◆ /本讲小结/
>> 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对美国400个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贸易常识、对外域文化的敏感性、通晓多种语言、岗位专业技术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以及基本的道德规范,是雇主及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这也是未来3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岗位的技能需求。
◆ /本讲小结/
>> 控制节奏,保持淡定。有时候我们得慢下来,有时候又必须要快起来,这种快慢之间的转换就是节奏的控制。其实,没有一种节奏是通用的,唯一可以参考的是:欲望要慢,行动要快。有的时候,成功其实是一种错觉,所谓的焦虑通常是一种情绪的放大,所以需要保持淡定:没那么严重,没那么厉害,没什么大不了!
>> 张朝阳说:“当你失去谦卑感时,你会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会把自己的利益、想法、要求变得非常重要,而忘了责任和意义才是你最好的荣耀。”
>> 分享一句励志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是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一句最著名的话。很多记者、摄影师都是离得远远的拍摄士兵在前线作战的情况,因为靠近就有生命危险。但是卡帕不是,他每次都是冲到离拍摄对象最近的地方拍摄,甚至连人物脸上的表情都完全记录下来,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更清晰、更震撼。个人晋级需要一点“卡帕精神”。
◆ /本讲小结/
>> 有的人来到你面前是来帮助你的,有的人则是来历练你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就是如此。学者对婚姻的定义是: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发展、成长,同时不过多侵犯对方个性的过程。同样,亲子关系也一样,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以及家庭股份无限公司的股东一方。
◆ /本讲小结/
>> 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家中的书房。
◆ /本讲小结/
>>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 /本讲小结/
>> 一个父亲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就是人生忠告。
◆ 问题三: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职业会被取代
>> 《纽约客》杂志提到,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能力。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无须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须过脑,熟练操作即可;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阶层跃迁》读后感_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