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984》读后感_1100字

《1984》读后感1100字

终于结束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人读着极其压抑的书……反思、怀疑、批判……也许我找不到别的更好的词来概括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吧。我并不深谙政治,也不大了解历史,最多,只是谈谈自己的体会罢了……觉得人类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因为他们有思想(至少是绝大多数人吧)。而且,我也总算明白了,为何先哲会说“人是政治动物”、“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总之,如果自己不深入了解某些东西,也许就只能把它们当做一种教条,觉得奇怪,但是迫于某些压力,自己不得不机械化的记住它,“接受”它。所以,也许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道理,每一句有深度有思想的话语之后,定有一个让某些人信服它的理由,所以,倘若存在一个可以真正接受它的机会,便是自己去主动深入探寻……好吧,回到这本书的正题。我想这本书应该讲述的是人性与社会的问题。一部分人企图将自己的思想欲望强加给社会中的其他人,从而达到自己对这个社会绝对统治的目的。于是借助谎言,借助武力,借助一系列非同常规的手段,“愚民、弱民”,并对人的思想进行高度控制,即创造出“思想警察”这一制度……其实我很不愿意认同“人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也许是出于个人的所谓的自尊吧。可是,在很多情况之下,我想我又不得不赞同这一观点,又或许人的性格之多变,终无具体定义吧?人在具备了一定的思维理性之后,也许可以在很多情况之下保持自身之信仰。也许可能遇到某些不能坚守自身之信仰的情况,那么死亡便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如果“死亡”这一行为都不能够实现呢?如果只能被迫面对随时都可能来临的折磨,也许这种折磨超越了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也许……那又会怎样?我相信,一个人内心深处总有恐惧的东西,并且那是一种自己无法克服(至少此刻)的惧怕。那么,当你知道自己将要接受时,你的理性还能撑多久?或者,你正在接受中,你又能坚持信仰多久?我相信实际:生不如死,死却不能,唯有一条道路……再者,人的认知有时也是可怕的,它善变,而改变的原因,可能一部分来自天性,一部分来自经验,一部分来自所处环境,或者来源于其他……我也相信,人是存在一种执念的,即坚持心之所想,坚持自己的认知,或者所谓的信仰……但是,如果“认知”因为某种原因改变了呢,那么“信仰”会不会动摇?人活着的意义又会不会改变?……终其然,不得知,也不愿意知道,因为也许所谓的真理,大多数情况下,也可能是相对的,或者模糊而不可求的。但是,我还是愿意坚持善与正义,而何为善,何为正义,则需要自己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4》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