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读后感1300字
记得在十几个小时前,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试卷上,看到了一个题目,大意是在《荒野求生》中有杰出表现的莱昂纳多,终于如愿捧得奥斯卡金像奖,并因此像其他奥斯卡作品、茅盾文学奖作品一样,掀起了同名小说《荒野求生》的阅读热潮。在题目中想听听作答者的感受。
看到这个题目,当时自己在想,其实是电影推动了阅读,还是阅读感染了制片人或者导演,可能不得而知,但至少他们是同一母体的不同表达方式,电影是文字的跃然纸上,是导演、演员人生感悟与作品体会结合后的真实表达;文字则是作者对于人生百态、浅显道理,甚至是心灵精华的细致的、抽丝剥茧式的描述,写的是生活、讲的是点滴、感动的是自己。也许都是用最擅长的方式、最熟悉的味道在触及最柔软的地方。《小偷家族》似乎也让自己有类似的感觉。
被丈夫出轨遗弃、为了生活在赌场偷弹珠的“奶奶”,从小没有呵护、长大受到家庭暴力被迫杀人的“妈妈”,终日不愿工作、各种借口逃避、带孩子偷盗的“爸爸”,逃离优越家庭、用伤害自己方式报复家庭的“姐姐”,不知道自己怎么成为家庭成员、喜欢读书但却成为父亲“分享工作”助手的哥哥,生母经常虐待、不敢大声说话、沉默保护自己但内心善良、渴望温暖的“妹妹”。看似混沌的家庭,看似落魄的家庭,实际上也涌动着不为所知、不易所感的温暖。“奶奶”发现了探望的“爸爸”、“妈妈”,并让他们与自己一起生活;“奶奶”透过合影发现了不开心的“姐姐”,邀请她陪伴自己,用被窝里的热度,给她一小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爸爸和哥哥”,“分享工作”返家途中,看到了孤苦无依的“妹妹”带她回家吃上了热乎乎的乌冬面;“妈妈”为了“妹妹”的留下舍弃了糊口的工作,为了“爸爸”能有自由独自承担了罪责;“哥哥”为了“妹妹”不走自己的老路,不再去学做那样的事情,故意暴露自己,引人关注,自己摔断了腿。而“妹妹”也用稚嫩双手的抚摸,唤起了“妈妈”爱的本能。
这一切看似凌乱,看似缺少波澜,但不缺少真实~小人物蜗居时的自嘲,“爸爸”为了有新浴盆能一家人享受的梦想,一家人共同海边度假的奢侈,“妈妈”最终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家人,“姐姐”在貌似为了“奶奶”而做出告发真相选择后故地重游时的觉醒与自责,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对人真实心理的描述、真实情感的流露、真实转变的推进。也许,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真实,让5个人成为了一家人,让5个陌生人组成了处于霓虹背后社会底层的特殊家庭~为生存选择欺骗,为善良选择牺牲,为忏悔选择救赎,为孩子选择真实的表达。每个让我们站在道德高处鄙视、谴责的偷盗者、偷懒者、有伤风化者、学坏了的孩子背后,也许都有他们不为人知的心酸、不愿触碰的回忆,人生不易,少些苛责,多些包容。
奶奶不在了,家族还在,但多了思念;妈妈没有了,家里缺少了平时的温度,但多了自省;爸爸醒悟了,哥哥终于打开心扉,但未来是否真的还能在一起;妹妹最终迎来的,又会是一家的团聚么?这些疑问,这些人性的启迪,都期待在影片中能够更温馨更温婉的表达。
希望电影和阅读,能让我们更好去理解孩子,更好去教化自己,更好去呵护家庭,更好去面对未来。
先胡言这么多,各位晚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小偷家族》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