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所畏》读后感_1200字

《无所畏》读后感1200字

这本看的极慢。而且,是刻意的慢——看了一篇之后,倒回去再重新看过。随着冯唐的文字笑啊笑的,有时候不觉笑出了泪花来。却也不知为何,亦不想去知道。

但还是知道了:看到了过去岁月里的喜怒哀乐。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得不跟着冯唐的文字体验——似乎不觉间,已然走过那最美(zhuang)的年华,进入凡事难以激起波澜的最佳(jian)的年纪。

这其实是一本充满了冯唐个人感受的书籍,我这个习惯和擅长封闭感受的人,在读的过程里时常被冯唐的感受所带动,深深地被触动被感动被诱惑着尝试回忆起过往的种种,去如冯唐的母亲所言的那般“这是活着的证据”——真实的感受。

忽然有些能够体会到大路老师说的那句话:Tracy,你要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哪里是在读书哦,分明是读的自己么!

好了,以上,说的逐渐沉重了,不大好哦,说些轻松的吧~

1.爱情的三阶段论之第三阶段——

“第三个阶段,“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厉鹗句)”
他在,心里就踏实、放松、舒服。他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仿佛一个极熟悉的环境,一个似乎普通的好天气。”
就是喜欢的紧,不解释。

2.母亲的大智慧

“我老妈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愤怒,她化解情绪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骂我老爸;另一种是找几个人听她骂我老爸。”
“我和老妈仔细谈过两次,希望她能知道这样不好。
第一次,我劝她尽量减少欲望,欲望少了,失望就少了,愤怒也就少了。老妈说,如果没了欲望,就是死人了,她需要感到她还活着。老妈还补刀说,如果当初没有欲望,怎么会有你呢?第二次,我劝她,排解情绪的方式不只是骂老爸,比如还可以默念一千遍六字真言“一切都是浮云”。老妈想了想说,这个太单调了,如果天天默念形成了习惯,就成老年痴呆了,就成你老爸那样了,不要。”

3.周作人

冯唐在书中用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篇幅特别写了周作人“周作人是一个平实地描述了民国的人。细细想来,周作人是最适合写民国的人,而且他也真的写了,还写了好多。周作人生在晚清,长于民国,死于“文革”,活了八十二岁。他在私塾学的国文,之后因缘际会,精通日文、希腊文、英文,粗通俄文、德文、法文、世界语、梵文。他专业学的是工科,鱼雷、轮机等舰船操作,养活自己靠的是写作、翻译和教书。他生在浙江,后来北上南京、上海、北京,留学日本,再回国,再在北京待了很久,后来死在北京。如此古今中外文理兼修,东南西北到处走过,还娶了日本老婆,还坐过牢,还有个极其了不起的哥哥,还活得长,还写得多,在民国人物里,我找不出第二个了。”

最后,他下结论说:“我听说,经历过“文革”的大文人很多都不愿意出全集,因为他们在“文革”期间发表了一些底裤全无的文字。周作人或许是唯一的例外。”

这文字里满是冯唐对周作人的崇敬,尽管笔触平淡无奇。

推荐给谁呢?所有人。

70后看40岁淡淡的源于笃定的嚣张,80后看30岁匆匆的拼命的向上,90后看20岁感天动地的豪迈。都好。

最后,冯唐在本书中引用的用海子的一句诗结束这个读书总结吧:

“姐姐,今夜我不思考人类,我只想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所畏》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