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_1900字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1900字

很久没有遇到过这样一本能让我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的书,期末考试以后历时11小时34分钟看完。或许是因为放暑假了有更多的耐心去看,但是更多是因为这本书的魅力。

这本书出版也挺久了,以前也听别人说过这本书,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评价的,因为以前对言情不感兴趣。但是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本书跟我想象中的言情不一样,它记述的好像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虽然那些都是80年代的校园故事,但是放到现在也丝毫不违和。好像除了社会背景,歌厅,严打,个别老师的做法等等,校园里的活动,同学们之间朦朦胧胧的感情和现在的我们几乎都一样。

这本书的开头就让我爱上了这本书,果然它没有让我失望,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忘记了时间,我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是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读书的热爱。

从小时候和外公住在一起,被父母接到一起住,父母对妹妹的偏爱,琦琦的偏执与冷漠还有赵老师魔鬼般的摧残。不知不觉间琦琦就跑到了歌厅,结识了李哥,小波,乌贼和妖娆等人,一开始我还害怕琦琦会被他们欺负,没想到后来他们越来越熟。李哥就像叔叔一样,小波像哥哥一样疼爱琦琦。我一直都不知道小波和琦琦之间到底是兄妹情还是爱情,我更希望他们俩是爱情,尽管琦琦对他好像没有对像张骏一样的感情。但是看到小波骑着摩托车载琦琦兜风,她抱住他的腰;当琦琦为了不值得的人想要毁掉自己时,小波差点动手打她;琦琦愿意和小波一起做手套,一起吃羊肉串,一起滑旱冰...然而小波最后主动推开了琦琦,用很残忍的方式决定再也不见,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即使不是一路人,但是小波这样做会让琦琦很难受。我也不知道如果琦琦继续和小波一起玩的话还会不会考上清华,我只知道虽然小波禁止让琦琦进入歌厅,永远不和她往来,但是还常常关注着她,在她上学路上目送她和同学聊天,一直留心观察她的成绩,在旱冰场的监控室里看见琦琦倒下的那一刻喊出“小心头!”,甚至做动作想要扶起她,只可惜两人不能相见,看着琦琦在路上想要哭却使劲让自己笑,想要给她臂膀和安慰却只能偷偷躲起来看着陈劲和她交谈...看到这些时我忍不住流泪了,为什么小波那么在乎琦琦却要这样偷偷躲藏?上一次因为看书而感动是在去年暑假时看余华的《兄弟》的时候,林红给卧轨自杀的宋刚擦身子时发现他腋下的伤口和枕头下的三万块钱。

更让我揪心的是琦琦和张骏之间的情感,最甜蜜的时候应该就是他俩在夏令营刚在一起的时候了,张骏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照顾琦琦,在车上和她一起坐,吃饭也坐在一起,观光时粘着她,什么也不说。看着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但是年少时的欢喜也让人心疼,偏执又蠢蠢的爱着,琦琦对张骏爱的表达不够主动,吃醋也装作不在乎,她对成绩的执着追求以及关荷因嫉妒她的扇风点火...两人的分开并没有影响对方的成绩,我喜欢琦琦分手之后仍然能对着张骏招手微笑,但张骏却不领情。张骏直到长大才发现琦琦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每颗星星里还藏着一句话,彼此真的很爱很爱对方,可是大家都长大了...他跑到小河边,看见那个女孩在河边洗着石头,却不敢靠近,两个人的曾经已经不能回到从前了。

我喜欢琦琦给书店小波留下的那些话,也喜欢李哥对小波的劝告,“不要去管那么多,只要还爱着琦琦就要大胆地告诉他。”那段爱情不分卑微,不管学历高低,只要勇敢去爱的话语听了很让人激动。看见小波去找琦琦的离去背影,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够重逢,可惜没有结局。这样也好,如果知道了琦琦最终和谁在一起,那么必定有人会难过,就像放学路上琦琦那一句“小波,你出来。”难过的是三个人。

书中有很多让我喜欢的东西,比如用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做比喻,和一般的小说不一样,我想书中的很多想法应该也是桐华自己的想法吧。我喜欢琦琦当第一的自信,也为她坚守目标每天早起背英语感到敬佩,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用写作业,只要研究自己觉得重要的题目就够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学霸。我想我还不够努力,对学习不够上心。我没有后悔现在才看这本书,因为只有上了高中之后看这本书才会有更多共鸣,虽然长大后的那些想法我不懂,但是上学时的校园里发生的事情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女生拉帮结派,男生在外面混,打架斗殴,但是歌厅里的景象我还从未见过。

我很羡慕琦琦能在歌厅里看书,当一中的所有学生都在走廊看外校生和本校学生打架时,她能处变不惊地满不在乎地走过,因为她在歌厅看过很多次了;我更羡慕初一时她在聚宝盆的锻炼下将自己的脸皮变得越来越厚,也羡慕曾红老师对她演讲的培养,她能不漏痕迹的伪装自己,想哭时难过时也能微笑,我多么想练就这样的本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