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3000字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的儿子赵括自小耳濡目染,熟读兵书,喜欢谈论兵法,有时候连赵奢都不能驳倒他。赵括因此自命不凡,认为天底下无人出其右。后来秦军又来犯,廉颇带领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秦军施行反间计,让人在赵国散播谣言,称秦军最害怕赵括将军。赵王中计,派赵括替代廉颇,赵括自认为熟谙兵法,照搬兵书条文,改变老将廉颇的作战方案,最后惨败,四十万赵军被歼灭,赵括本人也被射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熟谙兵法,却不懂将之运用到真实战场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 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不仅是赵括缺乏的特质,更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大岩俊之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将教会你充分吸收书本知识并付诸实践,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大岩俊之,1971年出生在日本,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大学毕业后曾在电子部件制造商、半导体商社等公司担任法人销售,并让销售额年均增长1.5倍,销售业绩稳居第一。优秀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后来,大岩俊之开始独立创业,因无意间看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大岩俊之开启了读书的漫漫征程,由学生时期不读书的人,变身为能一年读完300本书的阅读达人。
虽然阅读量暴涨,但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大岩俊之开始研究如何让阅读更有效率,通过不断地吸收知识,付诸行动,大岩俊之不仅创业成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正是大岩俊之的实践总结,大岩俊之认为,阅读书籍能获取知识,但是要让知识转变为能力,还需要不断付诸实践。
本书可分为阅读和实践两大部分。在阅读部分,大岩俊之教读者如何有效率地读书、做笔记,并牢记书中内容,在实践部分,则教读者如何设定行动目标,明确现在的位置,并制定可执行的步骤,来达到目标,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在就来看看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吧。
高效读书
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大岩俊之奉上了许多心得,譬如明确读书目的,有时间意识,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况,有意识地输出等。个人认为最有效的还是“集中火力”读书法以及并列读书法。
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只占书里的20%,而在这20%的内容里面,仅有4%的内容是最精华的部分。 在读书的时候,要迅速识别出最精华的4%的内容,对不重要的内容进行断舍离。
除此外,大岩俊之还提倡并列读书,即在一天内同时阅读几本书, 根据场合不同阅读不同的书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头脑不断转换,反而对书本印象更深刻。因为要同时阅读几本书,你会精心挑选有吸引力的书,而且保证是不同领域的,选择同类别的书,内容会有重合,容易引起厌烦情绪。
我自己也有并列读书的习惯,会根据场合和媒介来挑选书。譬如,在家里会读纸质书,偏重大部头或者稍有深度的书,因为在家里有整块的时间读书;工作的时候,会在空隙时间利用各类读书APP看书, 内容会偏向职场或者个人管理;而周末外出时,我会带上kindle,在等人的间隙或者地铁上翻上几页,有时候也会利用听书APP,充实在公交车上的时间。
这样并列读书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不同的内容也会发生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火花,有时候你对某本书有疑问,结果在另外的书中找到答案,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大岩俊之介绍了三种记笔记的方法:
1、直接摘录:摘录读书过程中标记的重点内容、主题句等,并记得标注页码。
2、罗列摘要:将书中自己喜欢或者重要的内容,分项罗列下来。
3、思维导图:理解书中内容后,用可视化的图形整理出来。
大岩俊之非常推崇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思维导图的优势实在太明显:简洁清晰,能够很好地整理思路,激发新的创意,便于记忆等等。现在可以有许多软件可以做思维导图,如百度脑图、Mindmaster,Mindmanager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纸和笔来制作思维导图。
只要备用基本工具:空白纸、彩色笔以及书籍,就可以开始画思维导图啦。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将纸张横向摆放,便于开拓思路。
2、用彩色笔画思维导图,较之单纯的黑色,大脑对丰富的色彩比较敏感。
3、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凸显立体效果。
4、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延伸出分枝。
5、分枝上只写单词,力求简洁。
6、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
在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吧。
牢记内容
读过的书,如果不记得概要和精华内容,便无法付诸实践。如何才能牢记读到的内容呢?大岩俊之给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譬如反复阅读、向他人复述,或者用首字来记录文字等。最让我受益的是如下三点技巧:
利用二八定律,找出重要的20%
将二八法则用于读书上,则会发现书中最重要内容的占比为20%,可以将这20%的精华内容提炼出来,进行记忆。记忆的内容瞬间减少,可大大提高效率。
边读书,边调动感情
大岩俊之认为,人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时,大脑会记得特别牢。因为人脑正中位置有块叫“海马体”的区域,它负责接收记忆,“海马体”旁边的“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人的感官信息以及情感信息都会传输给扁桃体,继而刺激到海马体。所以调动感情读书,会记得更牢固哦。
仔细回想下,在读书过程中,那些曾经让你非常震撼或者惊讶的内容,你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记住了呢?中学时候读《简爱》,当简爱在罗切斯特面前说出那番表白时,我既意外又钦佩,内心很震动。这段表白我至今记忆犹新,大概可以归结为当时情绪受到刺激吧。
创作故事,加深记忆
把想要记住的内容编成顺口溜、小故事进行记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吧?尤其是学生时代需要记的东西太多,利用故事来记忆就能化繁为简,创作故事闪耀着个人主义的光辉,更容易被记住。
记得以前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有几位宣传家及其作品需要记忆,我就编了个小段子,至今印象深刻:邹容在上海参加了《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敲响了《警世钟》,章炳麟勇敢建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这样自己发挥、利用故事或者段子来记忆的内容还有很多,大家不妨积极发挥想象力,创作故事来加深记忆吧。
学以致用
要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大岩俊之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步骤。
首先根据smart原则设定具体的行动目标,这里的行动目标指的是读完某本书后,具体想做的事情。
smart原则指的是,设定的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以预见(Measurable)、可达到(Achievable)、符合实际(Realistic),并且有具体的时限(Time-bound)。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现状,搞清楚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并进一步拟定具体行动,行动最好细分到明天就能开始实施。
最后,确定需要实施的事情,并将行动告知他人,或者发布在社交平台,然后开始付诸行动吧!
将行动告知他人对自己是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大岩俊之在书中给出了很多付诸实践的实例,相信读者能够从中找到灵感,学会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回到开篇“纸上谈兵”的故事,历史上还有个知名的武将——吕蒙,原本不喜欢读书,在孙权的指引下,开始读书学习,并懂得将书中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干和谋略日益精进,被鲁肃称赞不已,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美谈。由此可见,会读书对人的影响何其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是了不起的技能!
如果你也想get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不妨来看看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将手把手教你如何高效读书、对抗遗忘,并将书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发挥最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_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