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2400字
读《曾国藩》一书陋评:
唐先生的《曾国藩》一书,史料翔实,事无巨细,可见其对曾文正公的过往研究之深入。我们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而读人物传记,则可使人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一个偶像,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撰写历史书籍,最忌讳添入个人情感,而人物传记则不必有此忌讳。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史料为基础,大量融入个人情感,丝毫不避讳自己对曾国藩一众的或褒或贬,也让读者有机会从常人的角度、生活的细节去了解这位曾经位极人臣的大清汉臣曾国藩。
读毕此书,内心颇为激荡,本想长篇大论一番,奈何才疏学浅,认知粗鄙,不敢妄论。但若讲读书心得,且可略述一二。若单就曾文正公而言,我有三恨三动容。
恨有三:
一曰,封建。文正公自小受封建主义思潮影响,起于科考,兴于团练,盛于戎马生涯,而卒于人臣位极之时,而其封建思想也在这步步高升的过程中变得亦发强烈。首先受到文正公这种思想戕害的便是他自己的几个女儿,如文中所言“大女婿袁秉桢放荡凶暴,致使大女儿三十岁便去世,活生生又添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例。二女婿陈远济幼时聪明,长大后却变得平庸,毫无上进心,二女儿纪耀终年郁郁寡欢。三女婿罗允吉是个花花公子,不务正业,其母又刁悍刻薄,三女纪琛一年到头总想住娘家。四女婿郭刚基人品学问都不错,却又体质羸弱,二十一岁便病死,留下纪纯拖着两个儿子守空房。”文正公对比深知,却迫于传统封建道德的束缚,严厉反对女儿们重新寻找幸福,而是要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种态度,令人侧目。
二曰,阴险。这种阴险,虽然有时是其为了求全于自身一世英名,但正是这种为了自身荣誉而行小人之道的做法,使其阴险一面更为光明磊落之人所不齿。例如,在对待韦俊一事上,文正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韦俊不可杀而杀之,本以答应韦俊一众,只要投降并杀敌立功,就会将其供入凌烟阁,然而文正公最后为保湘军烟火,不舍得以湘军老将士祭旗以促裁军,便背信弃义,杀掉了和其他大多反对裁军的湘军一样的韦俊,最终也因此和康福闹翻,以至于康福“以收回围棋的方式表示断绝他们过去十多年之间的关系”。而康福所不屑的正是文正公这种满嘴信义,却宁愿背信弃义的不齿行径。
三曰,愚忠。关于这一点,我想可以用广敷先生的一段话去说明“大人手握十多万雄兵,本可挟灭长毛之威,一举而克北京。只可惜大人囿于忠君敬上之小节,无视拯国救民之大义,更加上大人禀赋拘谨怯弱,终于只为保己身及曾氏一门的安全而裁撤湘军,自剪羽翼,失去了大好时机,辜负了亿万百姓的热望,为史册留下一桩永不可挽回的遗憾!”这段话,广敷先生一语道破文正公效忠了几十年的大清王朝的不可营救之原因。虽然,其评价未跳出民族主义的圈子,拘束于满汉之分上,却很明显地说明了文正公愚忠之处,那就是先知“皇恩浩荡”的清王朝,后知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
动容有三:
一曰,克己。文正公之修身克己之志,可从其问义理之学于唐鉴先生后所立条规看出,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而究其一生,文正公也正是严格按照一项项条规要求自己,每每僭越,便痛骂自己,并尽快改正。其毅力之坚决,克己之严格,每每读来都令我动容。
二曰,奉公。左宗棠作为封疆大吏,不可一世,而对当朝诸多要员深感不屑,然而其对文正公,虽因政见不同而有诸多不理解,但左宗棠敬佩文正公廉洁奉公、时刻不忘报效国家之心颇为钦佩。在文正公弥留之际,左宗棠从陕甘之地专门发来和解信,其言有曰“然皆以己度人,漫不着边际。君子之所争者国事,与私情之厚薄无关也;而弟素喜意气用事,亦不怪世人之妄猜臆测。”这便证实了左宗棠乃堂堂正人君子也。其信又有言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可见左宗棠对文正公一生谋国为民的钦佩尤为甚。
三曰,知人善任。文正公的知人善任,不仅表现在他会“识人面相”,更在于他对属下的信任。无论是对自己的胞弟曾九荃围攻江宁的安排,还是对李鸿章出任安徽巡抚的推荐,亦或是对彭玉麟统领长江水师提携,甚至在他弥留之际敢于许下让聂缉椝担当新式学校教员的诺言,都可看出文正公为了国家,为了湘军,为了曾氏一族,为了自己的学生,不避闲言,知人善任,并敢于赋职的勇气和英明决断。
文正公一生刻苦,清廉有加,虽奔波于人情世故,却也能做到不被世俗所累,虽游走于声色犬马,却也能做到不被权利所惑,虽生存于国家危难之际,却也能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此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是多少晚生后辈所不能及的,而文正公坚守一生,其中艰辛,自然难以想象。
文正公有言: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这是他在处理完天津洋教案一事后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这正是其对自己人生的悔悟。但我觉得,文正公对自己太过于严苛了。华夏五千年,每个仁人志士穷其一生,欲在青史留清名,文正公亦然。然而,文正公毕竟乃一官场中人,多有身不由己之时,以至于百年后,毁誉参半,留给后人议论。但我觉得这种有血有肉的情怀,亦正亦奸的形象,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态度,真正成就了文正公的伟人一生,才使得他在中国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其实,历史从来就不只是伟人的历史,文正公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人。包括他的恩师穆章额、唐鉴,他的友人左宗棠、陈广敷等,他的学生李鸿章等,他的下属鲍超、康福等,他的敌人洪秀全、石达开等,他的兄弟曾九荃等,他的后辈曾纪鸿、纪泽等,这一个个人物,穿插于曾的一生,他们成就了文正公一生的辉煌,也成就这一段辉煌的历史。
通过此书的记述,对于曾文正公,我表示崇敬有加、钦佩有余。虽然我知道,历史从来不会因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但却深知历史会因为个人的喜好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记述,此书作者在叙述时也确实融入了个人感情。可我们不能没有人去记述历史中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哪怕这种记述不甚全备;也不能怯于去评论那些历史人物,哪怕这种评论有失偏颇。而历史,也从来都是留给后人去记述、去评论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