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声告白》读后感_80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800字

当莉迪亚终于战胜内心因害怕失去的恐惧,鼓起勇气面对个人真实的意志时,她死了,生命没有因顿悟重获新生,一切停留在她承诺改变之后对未来的种种期许中。

爱是人生亘久不变的主题。生命,或因爱而美好,亦因爱而沉重,让彼此因爱维系。

故事从莉迪亚的父母开始,作者伍绮诗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三代家庭之间微妙的关系,描述了每一代人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遗憾或希望开始了以爱的名义、为人父母的新生活。

小说会为了可读性,在人设、情节上制造出某种脱离现实的反差,但作者对人物抽丝剥茧的心理描写,足以让你洞见生活中被忽视的细枝末节。

莉迪亚的父母将各自人生的遗憾或明或暗地寄希望于子女,以爱的名义捆绑束缚他们的成长。以过来人的经验,干涉着子女自主的选择,扼杀了他们独辟蹊径的可能。

没当过父母,对为人父母没有切身的体会。当然,对此控诉更找不到辩解的说辞。单从子女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委婉地干涉着所爱之人的决定。所有的建议似乎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处境,所提建议仅供参考,未强加个人意志,却忽略了交谈中透露倾向的眼神、语气和小动作。如若所爱之人以爱的名义回馈,这些传递的信息在不经意间成了所爱之人的负担。

“我爱你,甚至可以为你不惜自己”,这不仅感动了对方,更感动的是你自己。在给予爱之前,你是否有用心去了解被给予对象最迫切的需求?你的给予是否强加个人意志、无意识地去实现“给比拿更快乐”的个人满足?两个独立的个体,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智,你又能否真的知道对方最迫切的需求?

该如何让彼此爱的美好不沉重,是你我毕生活到老、学到老的一门学问。

不要高估自己对一个人的了解,言语交谈的措辞、方式简单些,递进的情绪请省略,别设计那些情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声告白》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