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1400字
读这本书的起因是风险管理的老师让我们以“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为题写一篇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课程论文,我度娘一搜嘿这不就是反脆弱吗?于是妄想把这本书读完再来构思论文要怎么写,怎想我这马上都要毕业了书才读完。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课程论文我也早就七拼八凑的给交上去了。
这本书就我而言看得是相当费力的,有些内容晦涩难懂,也许还是我道行太浅,很多很哲学层面的内容我不怎么能get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而且零零散散看下来我对全书的构架也没有形成很好的概念。不过,这本书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哪怕是单独翻出某些章节来看,还是会有所收获的。第一遍也许有点懵,相信如果再看一遍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对这本书浅薄的理解吧。
反脆弱是什么,字面理解就是脆弱的反面,那脆弱的反面是我们常说的坚固或者强韧吗?不是的,书中的脆弱指的是在风险中容易遭到损失的东西,坚固和强韧只能在遇到风险时更好的保全自我,但反脆弱想说的是,我们不仅要保全自我,更是要在风险中受益。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在不断进化中始终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律,反脆弱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打疫苗其实是提前注入少量病毒,让自身产生抗体从而抵抗更加严重的病毒来袭。又或者我们现在常说的“饥饿营销”,本来是没货了,但恰是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反而带来更多的销量。我们古人也早就领会了反脆弱精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容面对失利,转危为安,在不确定性中受益。
这本书有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观念,“随机漫步型”生活。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做事情要有计划,要一步步分解,要由小到大一个个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个理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这本书中说到的“随机漫步型”生活,意思是对未来没有太多预设,欢迎生活里的随机事件,善于挖掘随机事件的背后价值、抓住机遇。如果完全变成一个随机漫步者,我觉得那当然也是不靠谱的。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设定大致方向后,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同时摆正心态准备随时迎接随机事件,把握机会。这样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将遇到的风险尽可能转变成一个个加分项,加快升级脚步。而且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后,也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风险。这也有点像是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提高反脆弱性的方法,比如说“过度补偿”以及“合理干预”等。
不过本书到了后半段感觉作者有点偏执了,可能是因为后面看得不够深吧,作者在抨击所有的营销都有问题,让我感觉他是在表达只要有经过营销,那么肯定商家为了获利来给我们营造的假象。比如书中说可口可乐公司把广告打得花里胡哨营销一套一套就是为了“卖糖水,或者说,卖糖水替代品,给你的身体输入令生物系统紊乱的东西,导致糖尿病,并让一些生产商在生产代偿性药物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有点儿被这套理论带得走火入魔了,对此我保留自己的观点。
大概就是这些了,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几乎是被保护起来的一代,父母早已给我们定好了对我们所谓最好的路线,但没有经历过伤痛,幸福仿佛不容易被珍惜;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可能也只是一句口号。最近一直在看武志红的文章,他想象自己以后的墓志铭:“他跳入过深渊,他安全返回,他品赏到了生命”,这也许就是反脆弱的最好诠释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