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23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2300字

从大咖读书会听到了这本书,听大咖的一阵鼓吹(我怀疑是有关系的,也许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而是其他的)就在微信读书上看看,免费的看完了,觉得也就归为类成功学的一类的书,但转念一想,那么多人觉得好,也许后面会精彩,也许是我理解能力不够,错过了经典,然后就买了。既然买了,就要看完,强迫症,习惯从小,买书都要挑了半天,买了就要看完坚决不能浪费,虽然只有6块钱。
8万多字,花了10个小时,算比较精读了,很多人看完,说要再看一遍,因为很多没理解。但作为一个资深成功学中毒者,畅饮鸡汤20年,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没读懂是因为书中引用了很多高大上的国外概念。引用国外著作很多,然后基本上是翻译的原话,很拗口,一些概念文字,没有自己的语言,很不接地气,也许是语文不好。所以看起来干货很多,又不好理解。
书中名人名言,名书名句,于无声处结结实实地炫耀了一把作者看过的100多本参考书。
如果想再读一遍,建议不如再读一遍《卡耐基成功学全书》,翻译好,接地气,朗朗上口,按作者说的,多读经典嘛。
也有很多人给了五星好评,但我觉得这可能会误导别人,按我的理解,我愿意给个中肯的三星。李敖说我不仅要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要证明他是个王八蛋。虽然我没有李敖的豪放,不能证明这本书一无是处,但能证明在屌丝眼中博士生的这本书just so so.
这也算是听作者的话,以输出为向导来读书。
书中作者分别论述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7个方面
一、时间:
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要看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这里套用物理学的概念半衰期,像罗胖一样爱造词,其实按我的理解就是收益的大小,时效的长久。整那么拗口,还解释半天半衰期的由来,不是凑字数就是提些新词,看起来高大上。作者提出,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高效工作,慢生活。这个观念还是不错的,符合当下流行的慢生活主题。
至于个人五年计划,国家都是提5年计划,所以这个事情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早在几年前,一土豪朋友就跟我说过这个概念。
二、选择:
作为一个成功学资深中毒未亡人,早在2003年版《高效能人生的七个习惯》就看到了以终为始,这个概念。所以作者提的从终极问题出发,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找出隐含假设,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本质,再次吐槽作者用概念来装逼。
这里还要吐槽一下,作者后面的实践练习,加权重来打分进行选择,我认认真真地做了,但是我发现一切也都是我的个人感觉,因为权重的分数,就是按我一时的感觉给写上去的,过几天重新写权重分数,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如果说这样的实践练习就避免成为了没有方法论的鸡汤文。那早在十几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就有这样的实践练习了。
三、行动
这章有些可取之物。我觉得有可取之处就应该取,不能因人废言。比如这章提到一个想法挺好的,就是有些很快能完成小事情,如拿快递,洗碗等,应该马上去完成。因为这种懒,是没有享受到懒的收益的,因为这些事情总在你脑海里,你要花时间去管理的。
另一个概念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这个也认同。所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呵呵!
这章还提到一个“沉没成本谬误”,就是人们总是留恋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而不管这些曾经的努力对未来已经失去了价值。因为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做了错误的事情。
最后就是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如写文章,先设法不被打扰地写完中心论点,框架这个图层,再做如何谴词用句,润色词藻这一图层,最后再做配图这个图层。如果同时写两篇文章,这样同一个图层的事情可以一起做,那就比较高效。
四、学习
开篇第一句,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作者很小心地用了最后这个词,避免了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推翻,诚如王小波先生所言,国人思维还是比较偏重于实用性的。
不过书中所说的用提问题这个方式来学习,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所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提了一个问题“怎么正确地评价此书?”
书中的观点是对归纳并不怎么看好,虽然原话是:“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伸”,但是对归纳的踩低是很明显的,但是作者却在每一章最后作了个归纳,这是凑字数么?
按作者的意思,求知分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以致用。所以觉得书中把很多概念都包装得很高大上,此类书籍再读多几遍怕是把自己给搞混乱了,努力去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五、思考
简要信息,和另一本畅销书《精要主义》不谋而合,也许是参考了但是没提。
找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定期关闭屏蔽外界纷扰。这些都是很容易反驳的观点,当是一条建议。
作者最大的问题是用名人成功故事的个例来当论据,用以论证说明观点,我看到那些故事俨然一个小学生必读名人成才故事集。就像李嘉诚成功是因为节俭,乔布斯成功是因为脾气暴躁。无数和马云一样的人,死在成功的路上,我们没有看到,只是因为他们不成功。这是成功学不攻自破的弱点。
但这里面提到简洁表达这一点也是比较受用的。特别是里面提到一个方法比较实用,晨间笔记,起床后潜意识还在不停思考,比较有灵感,写三页东西,不管是啥。
六、努力
在成为专才还是全才的方面论证了,作者提倡要先成为专才,T型人才的正确写法是先写竖再到横。个人觉得,无所谓,先横还是先竖,横有更广阔的选择,虽然面临不断挖坑却没水的风险,但毕竟见多识广。历尽世间繁华,再去寻找最初的真爱,依然为时未晚。书中作者经常自己打脸。因为引用的这句话往往和引用的另一句话相矛盾。这就是引用太多的弊端。
七、成功
就不多说了,因为最近反鸡汤语录,没有人会傻到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了,也不会找喷欠抽地说财务自由就是成功。
虽然你很努力,但是不好,还是得说。我虽然写不出来,但是作为读者也是可以评论的。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2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