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算是东野圭吾的早期成名作,直到最近听到别人力荐才拿起来,反而觉得或许是早期之作的原因,套路不明显,直到下半部分才猜到谁是凶手,还只猜到了一半。
故事发生在一所女子高中学校,受害者是两名男教师,凶手是两名学生。产生杀意的原因是这两名男教师偷窥一位女学生自慰。这描述或许平淡无奇,但在那个如花年纪,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时,重视的回忆和梦想的美好就显得残忍,恨意就再也止不住了。教师不只是教人学识的,更是教人做人的。为什么我们对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道德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正是因为他们所接触到的我们是还在成长,还在塑造,纯洁而又细碎,拥有无限可能而又容易自我封闭的我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生对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即使不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对别人多点善意吧,别人那些美好的东西、视若珍宝的东西就让它保持美好下去,一点美好再叠加另一点美好,美好才会聚集,我们才会幸福。
不过,世界上从来也都不缺少恶意,我们生存的技能也只是不断提高自己抵御恶意的等级,只要自己内心对自己不唾弃,没有什么是无法失去的,别人理解就理解吧,不理解也无所谓,别人赞美就赞美吧,不赞美也无所谓,除了你自己,别人的看法真的无所谓。在城市里接受不了喧嚣那就回归乡野吧,认认真真地对待过,但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继续努力前进或是放弃另寻他路,都随你。人生就活一世,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呢,也就是自己这条命,没了就没了,其他的都还可以再有,不以这种方式就以那种方式,重新回归。眼前这堵墙在这时候看是高的怎么都过不去,过两天,过两年再且看它。现在社会都在说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正理,人还是要靠自己,还被很多人都奉为圭臬,成为自己不施与援手的挡箭牌,既然信奉,为何不信守到底,一边说不帮你是正理,一边要求别人帮你,这脸得多大啊?没什么是过不去的,没什么是非你不可的,守住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就行了,乐观生活吧,在这个世界,小圈子里的只有自己,对自己好点,别人的评价,受得了就受,受不了就骂回去,骂不赢就跑呗,别委屈自己,一委屈这日子就没意思了。自己做错的没啥委屈的,自己没做错的,骂回去啊,这委屈了半天,捅人一刀子,最后那不还得自己委屈,而且以前的委屈都白委屈了。这地儿我错了,那你们骂吧,我改过来不就行了吗,难道你们还拿刀子砍我啊,就算是砍了我,那我还不是没残废,就算是残废了,那我不还是可以选择最后的选择。但不管如何,只能选择自己对于自己的方式,不能选择对于别人的方式,谁也不能碍着谁。恶人自有天收,上帝都没发话呢,自己瞎嘚瑟啥。看看这教育多重要,我妈跟我这要都不给力,没点管限,这妥妥一个反社会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放学后》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