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2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00字

昨日半夜将此书看完。读完时并不想做任何评价,却在今日文学理论课上学习《人间词话》时感慨良多。
首先对未读此书之人一个忠告,莫读译者序,即便要读,也应在读完本书之后再读。
其次,对于译者序中最后一句话"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哪样便是哪样"我还是忍不住给出一番辩驳。
月亮重要吗,月亮于心中有月亮的人自然重要。六便士于任何人的生存也都重要。可是斯特里克兰德并不觉得,他只要能生存,就不会主动追求获得六便士,就算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挣钱的活动,他也在挣得够买绘画材料的钱后立刻离开。我想,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月亮与六便士构不成选择,跟着月亮走是他唯一前进的方向。如果不是像他一样心中只有月亮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译者认为性格即命运,还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是命中注定哪样便是哪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而性格的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说人的命运不是在人生下来的一刻就定了,而是在与环境不断磨合中,由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最终在其生命走到尽头后才能断定。人生总是给人生来便注定的假象,是因为人们总是不去考虑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自己无意间作出的选择在与环境的碰撞下终于定下了一条属于人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人生。
今日课上老师说到静安先生的一句话:"一事能狂便少年",又恰好学到欧阳永叔一句词"白头戴花君莫笑"。一瞬间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便现身,不得不说这两句着实适合他。书中的"我"不断强调斯特里克兰德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画画,这是一个不适合追梦的年纪了,很难有所成就,却没有想到他的画最终名扬天下。
斯特里克兰德在未成名之前就被斯特罗伊夫认定为天才,成名以后更是被所有人称为天才。这个称呼却未必贴合,如果他真的是天才,为什么死后才被认同他的才能。我觉得他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吧,他只是在一辈子过完之前认清了他真正想做的事,坚定地启程并且绝不回头。在完成那幅最伟大的画以后,他同样不必向任何人交代他的胜利的结果,焚毁是他对自己的交代。
恐怕只有向斯特里克兰德那样头脑清醒的人才能在过了四十年平顺生活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一切。"一事能狂便少年",想来什么时候开始追求自己的月光都为时不晚,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已有的一切。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那个年纪选择安稳平顺的生活,只有他为了画画而发狂,我们没有理由看不起他追随月亮的脚步。
我认为所谓的生活的平顺是付出一部分自己可以舍去的,获得一部分应得的,而刺激是付出自己的全部甚至透支未来,却无法预知会有怎样的获得。秩序井然的幸福除了暗藏倾覆的危机,同样面临着在秩序中消亡意义。
是刺激还是平顺,是月光还是六便士。这于我们还是一个选择,我们不是斯特里克兰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