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全集)》读后感800字
一不小心看完了,有点意犹未尽。。。
觉得这个编排有一点问题,城市之光大概应该在具体讲魏巍和朱志超的那本之前。
看过这本书,其实感触颇深,但是现在觉得写不出来什么,总觉得自己文笔赶不上自己的思想,写不出所想来。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
1.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警察这个让人敬畏又危险的职业背后的故事,或许有如方木一般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经意间改变一生的人生轨迹,痛失仿佛一个又一个另一个自己,遇到一个又一个对手;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侦破案件的过程,让人困惑,揪心,又释然。
2.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那些罪犯,审视他们的内心,追溯他们的过往,人生经历,是过去塑造了他们?还是他们自己内心选择的结果?也许他们没有错,也许错了,但是他们在选择上可能错了吧。
3.教育,不论是教化场(其中的杨锦城程对待儿子杨展的方式,我觉得他不配做一个父亲,更不配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他为了荣誉,所谓的成就已经丧心病狂)中的杨,还是周,说是教化,其实也是一种教育,一为恶,一为善……
3.社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近年来各种事件的出现,让我开始质疑这句话。“城市之光”的出现帮助人们除掉了仿佛人们眼中的罪恶,却不乏道德绑架,特别是在如今这个言论自由,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的时代,各种八卦新闻,“谣言止于智者”,曾经看过以前微信推送的文章说“网络喷子都是心理变态”,或许它有失偏颇,但某种程度而言,我觉得它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渴望借助这样一种抨击别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得到快感和满足感,却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像《城市之光》中网络投票处决那个法官任川,即使知道有警察在解救,仍然不断有人在投票,几秒钟一万。
4.法律与公平
也许有些时候法律是解决不了问题~本知道真相,知道凶手,因为没有证据,像方木这般也会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也许正如邰伟所说,他(方木)不适合做警察
司法机关,个人利益?
5.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理罪(全集)》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