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100字
-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的从革命中碾压前行,我们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到工业革命完成了巨轮长达几百万年运转。作者认为所有的宗教、信仰、国家、政治、文化、金钱、民族都是在人类一大巨大的想象棋盘之下。历史的发展在现如今看起来是一种必然的产物,不管是形成的文字、文化、帝国、宗教、资本主义以及现如今变化成为独立的个体而弱化群体和家庭观念等等,但在历史的涓涓细流中却是有种无数的分叉道路,每一条支流都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到底历史是必然还是偶然,将来又会去向何方?
- 作者想当然的认为农业革命的人民活的比采集文明更加的悲惨,,吃着种类单一的食物,日夜劳作营养不良还要饱受着饥荒灾难无力搬迁之苦。然而却不想像采集文明每天需要警惕着野兽的袭击,恶劣的环境,疾病的蔓延,亲人的抛弃,甚至会杀死无劳作能力的同类,丢弃新生的婴儿等等,到底我们是更进一步走向文明还是退回一步使自己禁锢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苦循环中。
- 关于宗教,深深沉浸于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因着对耶稣爱的本质不同而引发的屠杀,古罗马统治前三个世纪仅迫害的基督徒人数只有几千人,但这场屠杀并达到了一万人。在接下的1500年里,虽然耶稣主张爱与怜悯,但仅仅因为对信仰的诠释有所不同,自相残杀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了数百万。
其中最恶名昭彰的,就是在16、17世纪间席卷欧洲的天主教与新教徒之战。所有这些人都相信基督的神性,也相信他关于爱和怜悯的福音,只是对于“爱”的本质意见不合。新教徒认为,神如此爱着世人,所以让自己化为肉体,容许自己受到折磨、钉死在十字架上,从而赎了原罪,并对那些信他的人打开了天堂的大门。而天主教徒认为,虽然信仰是必要的,但光这样还不够。要进入天国,信徒还必须参加教堂礼拜,而且要多行善事。这点让新教徒无法接受,认为这样形同交易,对于神的爱和伟大是种贬抑。如果进不进天堂必须取决于自己的善行,岂不是放大了自己的重要性,而且暗示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的苦以及神对人类的爱都还不够?
作者以想象的方式可以说是推翻了现如今世界上所非原有非物质的所有东西,如果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种观点,那我们所生存的国家民族,所关爱的家庭亲情,所有的物质财富,所信仰的宗教文化,都将变的一文不值。这从来都不是我们内心所渴望的,我们所拥有的情感、快乐、幸福,哪怕是悲伤、恐惧、绝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我们虽然还无法找寻到生命真正的意义,但还是会竭尽全力的前进探索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如沧海一粟,在巨大的浪潮中只求发挥自身余热,从不刻意改变世界去留下浓厚的一笔。
最后,人类的欲望无穷,如果有一天你变为上帝,希望你是一位怜悯宽容慈爱的造物主,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