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1400字
“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儿女陷入疯狂。”
熏子由于丈夫的出轨正面临破碎的婚姻,对于熏子而言,这并不是让人很难过的事,真正的灭顶之灾是随后不久女儿瑞穗即将死亡的现实。熏子母亲在受熏子之托照顾瑞穗,带她去游泳的时候因为溺水导致陷入昏迷“植物人”状态,严格来说比植物人还要严重,因为主治医生认为其处于“脑死”状态。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不同,植物状态脑干仍有功能,对外界也存在反射,而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死亡,脑死亡者,无自主呼吸,脑电图呈一条直线。瑞穗的状态就是有心脏跳动但是脑电图无任何波动。如果医院向家属确认(在无法向本人确定意愿的前提下)是否要进行器官捐献时,一旦家长说是的,医院才会进行脑死判定测试;但是当家属拒绝的时候,即使医生十分确定病人就是脑死状态但是也不会做判定测试,即脑死判定测试的基础是愿意器官捐献。
本书即是围绕瑞穗成为了“植物人”之后熏子坚持自己的女儿依然活着并且努力照顾女儿展开。熏子丈夫和昌自己开的公司正好是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简称BMI),大概就是利用信号连接大脑和机械从而帮助残疾人士更好的生活之类的。和昌不仅利用机器让瑞穗自主呼吸,更是请来了自己的下属星野给瑞穗装上机器控制从而活动肌肉等等,瑞穗看起来似乎很健康,就像一个沉睡的孩子一样面色红润,甚至长高了。然而除了在熏子的眼里女儿是活着的,其他的很多亲戚朋友甚至和昌都在心里隐隐认定瑞穗是行尸走肉,而熏子的种种行为,不过是作为母亲的自我满足。熏子一开始对于周围人的想法觉得很难过,她也试图想通过机器的操作让女儿“活”起来,但是这种行为,却让认定瑞穗已经死亡的人觉得更加恐怖。
最后的转折点是熏子为儿子准备的生日宴会上,处于濒临崩溃的熏子叫来了警察:“如果我把刀子刺进我女儿的胸膛我有罪吗?”“如果我们当初同意捐赠器官,接受脑死判定的测试,或许已经确定她是脑死。法律上确定是脑死,就等于是死了。即使这样,仍然是我造成了她的死亡吗?或许是我导致她的心脏不再跳动,但当我们采取不同的态度时,她很可能之前就已经死了。即使这样,仍然是我杀了她吗?”就是这样的咄咄逼人,才让周围的人终于明白,即使他们认为瑞穗是行尸走肉,但是内心里也隐隐希望出现奇迹,期待或许有一天能醒过来。熏子终于不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只是仍然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好好照顾女儿,熏子做了一个梦,梦到瑞穗来到她面前致谢并且道别,熏子此刻才觉得,女儿是真的要离开了。于是接受了器官捐献进行了脑死判定测试,判定的结果确实是已经脑死亡,不过熏子依然觉得满足,因为她坚信这几年瑞穗一直都在。
文中对于器官捐献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实际上愿意器官捐献的人很少,有些人觉得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伸,但是也有些人认为完整的入土为安更加重要,甚至有些是利己主义在作祟,因为器官捐献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当然一开始熏子他们就是同意器官捐献的,只不过当时握着瑞穗的手时感觉动了一下。)全世界大约有15万患者在等待移植,而只有不到1/3的患者可以有幸接受移植。中国对于“脑死亡的标准”也尚无立法。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考虑,正如朗读课的老师所说,人类本来就不是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的啊,还有爱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