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读后感_2800字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读后感2800字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每当花时间和精力做完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会思考别人会不会有类似的需求,如果有的话,我就会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
所以想要训练产品思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意识地多迈一步,争取把在做的事情变成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
这种变化始于《跑步圣经》中的一段话,那是一段乔治·希恩对比进攻和防守的文字:“进攻是场游戏,而防守则是任务。当进攻时,我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按照自己的剧本表演,按照自己的节奏起舞,按照自己的调子唱歌。进攻是没有经过彩排的,充满活力的,随心所欲的。进攻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它呈现了其特有的刺激、独特的推动力。进攻可以产生属于自己的能量。防守则什么也不需要。防守是枯燥、无聊和平庸的。它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枯燥无味的责任,是坚韧,是决心,是坚持。它需要行动的意愿和决心,然后为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防守是一种骄傲,是一种成为这种人的决心——以我的荣耀为法是,并且终生遵守它的决心。”
对我而言,如今生活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不再被机械地分割:我没有工作日和周末的概念,也没有所谓的上班、下班时间,而是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有时候,我甚至很难区分,什么时候是在工作,什么时候是在生活,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生活意味着做那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我工作中做的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事情还能给我带来收入。因此,我目前追寻的平衡不是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而是大脑不同区域使用频率的一个平衡,即在艺术、思维、运动、休闲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之间找到平衡。
想要成为优秀的教育提供者和知识服务商,我首先必须确保自己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关于心智成长的成熟理论体,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将知识产品化的能力。对我来说,过去的工作更多是一种持续的输出和消耗,而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不断读书、学习和思考,然后再输出,这不仅与我的个人爱好以及人生目标完全一致,还能让我每天都沉浸在进步和成长的快乐中。我工作中的快乐还来源于工作内容的多元化。目前我是多线产品共同开发,因此能够经常跨越在不同领域中:昨天参与的可能是与人文历史相关的项目,今天探讨的又换成了文学与写作,明天或许是逻辑思维训练,周末则是舞蹈或者其他艺术课程,其余时间则用来研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为未来的新项目做准备。总之,我的工作内容既丰富又有趣,我永远不会因为重复而感到无聊。这种跨领域频繁切换,让我的大脑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创造力也越来越强。这样的工作模式还有一个极大的经济上的优势:多项目意味着多渠道收入,我永远不用担心收入会断掉,因为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现金流管道,相互不影响,即使一条“管道”断掉,还有其他“管道”在,而且我还能重新搭建新的“管道”。只要努力经营好每一个“管道”,把它们变成持续的,最好是被动的现金流,然后再同时开发和拓展新的“管道”,总收入就能保持稳定增加。我的日常生活大概是这样的:早上7点起床,先冥想20分钟,接着给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煮杯奶茶或者咖啡,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上午9点到12点是我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因此我会用这段时间集中完成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一般来说,我会在前一天就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这样当工作开始时,我不需要花时间想要做什么,而是集中精力,以最高的效率来完成这些工作。完成了那些必要的工作后,下午我就会给自己安排一些轻松点儿的活动,例如读书或者运动。我的CrossFit训练、舞蹈练习都是这个时间进行。晚上的生活会相对悠闲很多,我会看一些有意思的纪录片,读些不那么费脑的书,和朋友吃个饭,或者在家安静地练练书法。
不过,我并不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已经制定好的时间表,而是会根据自己的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及时调整,比如身体很累了,我就会做个按摩,或者提前睡觉;如果感觉到内心焦虑,我就会打坐,让自己平静下来;遇到懒散、不愿意干活的时候,我就看电影、看娱乐节目,或者出去逛商场,要么找个咖啡馆坐坐。总之,我只在大脑处于积极和活跃的状态下才去工作,如果大脑想休息,想偷懒,就由它去,因为我知道休息完后,它又会重新回到积极的状态。
尽管我也会经历长时间的繁忙期,例如今年从春节开始,我便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不停忙碌,但我有足够的掌控权将忙碌时间集中在一起。这样的好处是,我可以在工作和收入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从一年当中抽出一段时间去世界各地感受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于是,在开始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第一年,我便选择秋季去纽约学习百老汇爵士舞,去完成这个藏在心中许久的小梦想。我知道,如果自己选择花更多时间在事业上,我可以发展得更好,收入也会更高,但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2016年年初,在写年度计划的时候,我曾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发现自己对于物质和名声实在没有太大欲望,正因为如此,我很难被诱惑所左右,也从来没有为了名利做任何不符合内心的事情。我很清楚自己并不羡慕那种富贵的奢华生活,更不稀罕所谓的名气。很多时候,我甚至刻意低调,因为只有在安静和轻松的环境中,我才能用匠人的心态去打磨每一个产品。那次思考让我意识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能够过得充实、快乐,没有经济压力,拥有和谐的关系即可。这些我似乎都已经有了,所以我很满足,很幸福。然而,对生活要求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人生追求。恰恰相反,我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要求是因为我的精力都放在了更高的人生追求上,这才是我拼命努力的原因。我所做的事情背后有个很重要的信念——理性与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根源。理性曾让人类从中世纪“上帝决定一切”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并发现了自己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好奇心则推动着几个世纪的科学家一步步揭开宇宙的奥秘和规律。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却过分地沉迷于物质享受,忽略了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以至于大部分人都过着物质丰盛,但精神贫瘠的生活。我总觉得,无知和愚昧才是幸福的最大敌人,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和理性之后,他便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观地看待自己和整个世界,也就很难被情绪、欲望或者愚昧思想左右,如此,他才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去生活。因此,我的追求在于,一方面通过学习来不断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燃起对于理性和知识的热爱,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我过去一年的“斜杠生活”,它并不是绝对的最优生活方式,仅仅只是目前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而已,我甚至不认为这种生活与那些将所有时间奉献给科研的科学家、终日在工作室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或者云游四海的旅行家的生活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都在以各自的生活方式充实而又愉快地追逐着梦想,为自己而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读后感_2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