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读后感1600字
读完本书后很释然,突然发现它破解了我关于阅读方面的很多困惑,毫不夸张的说它就像我的圣经福音一般。
趁热打铁,写个书评纪念一下。作为技能习得性书籍仿佛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因为整本书中印南先生并不是以一个高尚的成功阅读者身份来施教,而是现身说法,把自己从一个慢速阅读者(曾经一页读五分钟)超人般地逆袭到一年阅读700余本书的历程,且不论真假鸡汤与否,有用才是王道,先说说我的几点收获。
本书脉络主干暂且不提,因为印南先生的目录归类已经很完备且逻辑清晰,书友们可以自行翻阅。我重点谈一谈书中颠覆我观念的几个说法:
一、不要在书中做任何笔记划线都尽量不我之前最喜欢的就是慢慢的读,拿着荧光笔和签字笔画啊画,上下其手,不亦乐乎。你以为画了线做一大堆你都记得啦?你以为以后还会沿着这些笔记重新翻阅?NO !!你得到的是心里安慰,甚至下次想起这本书时:”哟,这本书都写这么多啦,我自己棒棒哒掌握的真不错,我还是读读别的吧。”在我听樊登读书会中樊登也有类似说法,他也不主张在书中做笔记。有一种情况,当自己的书被借出去别人瞥见自己的划线笔记,难免被窥探到自己阅读时的心路历程,哈哈哈~
效仿此法,本书我仅读一遍来壮胆写书评,且未做一个笔记。
二、写摘录,写评语不知道书友们会不会觉得矛盾,上一条刚说了不做笔记,这里怎么又要写这写那?用作者的话来说
读书就像呼吸,要有吸有呼,“吸”就是读书,“呼”就是把随身感想写下来
那大家可能会疑惑,不是说到底还是要笔记啊,对!作者说道,不仅要写,还要把写当做目的,否则很多快速阅读都容易变成无效阅读。要注意的是!
⑴我们把笔记摘录到A 4纸大小的厚本子里去,可以把笔记脱离到书本之外更加灵活调动,同时有大量藏书的情况下,保持书的整洁完整性有利于书籍的出借和变卖。
⑵这个摘录并非机械一字不落地抄,而是摘最能触动你的话再挑出它的骨髓精炼地随手记录,同时简短写出感动原因,即短评。
⑶大胆写出文章书评,以写为目的,是深化记忆的过程,不必把书评想得繁杂至极。仅仅心之所发,字数不记20-30字也可,慢慢磨练。
三、把阅读当听音乐一样有的人可能和我一样,当读完一本书后,强迫地要全篇弄透搞懂,读的时候小心翼翼,一味地注重细致阅读,其实不必。好比听音乐有谁会把音乐每一个音符特意记得十分细致,那反而失去了真意,不去顺其自然地享受它自然而然的旋律。别把读书想得那么古板,严肃,任务性太强,否则徒增烦恼无趣很多。这其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改变阅读观念,不求甚解,Just Enjoy !
四、阅读小技巧⑴快速眼动阅读。可以增加眼睛的灵活性,给自己放快翻页的暗示和信心
⑵改变阅读速率。可以给大脑提供不同的节奏感,更加有好奇心去探索,否则大打折扣,就像当我们听到老师从头到尾声音都一个调调唠叨时我们总爱打瞌睡一样。
五、拒绝自我设限,皆有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引用这句话其实还是挺俗的,但这对于作者最后自述是最贴切的,也正是作者的坦诚暴露自身短板现身说法这点也是最打动我的。如果他将当年摔到脑袋“我是个脑子有疾病,能力有限的孩子”的刻板印象长久自我麻痹的话,我们也看不到这本书,自然也不相信原来我们普通人每年可以读700多本书。
因此我们观念改变以后,不学王健林一样定个“小目标”,咱们不妨大胆些,定个“狂目标”——每天读一本书(适合快速阅读的书)。蛮想体验一把“人生无极限”的滋味
另外,人无完人,书无完书
我说一说本书的局限性:
本书提供阅读建议更倾向于纸质书籍,不过与电子书籍不矛盾部分读者可以灵活迁移。
本书的阅读速度的培养更偏重对商务工具类书籍,不过无伤大雅,读者仍然可以取其精华。
最后
哦,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写书评,速度也是很快了,受益良多的缘故吧。(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哈)关于阅读的更多细节方法我没有太书透,因为想着书评还是保有读者个人的探索空间才好吧。希望你我都能抓住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要义,摆脱龟速阅读。
Thats All. 翻开书,享受你的阅读之旅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