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读后感1500字
《清单人生》——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喜欢巴克曼的幽默感。
>> 布里特-玛丽当然不会形容这个女人“胖”,因为她绝不是那种喜欢贴标签的人,可对方在高胆固醇水平下安稳存活的能力实在令她惊叹。
>> 布里特-玛丽在披萨店见过的那个盲女——虽然她的身材和她的房子都是标准的立方体,但布里特-玛丽绝不会说她胖——开了门。
>> “天杀的,伙计,我没瞎!”银行咆哮道。
“哈?”
“我是视力障碍,凑近了能看清。”
“多近?”
“我能看到狗那么远。狗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地方。”银行指着狗说,狗在三英尺之外的楼梯上。
“好吧,那您实际上跟全瞎差不多。”
>> “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纪多大?
布里特-玛丽,一个63岁的老太太,一个被抛弃的家庭主妇,一个丈夫出轨的女人,一个时刻在假装自己很好的人,一个什么时候都要照着待办事项清单来的人,一个固执+强迫症+洁癖的故事主角。
书中讲的是她离开丈夫之后,来到了一个叫做博格的小地方工作生活的故事。
关于足球,关于小苏打,关于菲克新。反反复复出现在玛丽的生活中,作者反复提醒着我们这些对于玛丽多么重要。
博格,一个因为经济危机导致萧条,什么都关闭倒闭的小地方。
医疗中心+修车店+超市+邮局+咖啡店的披萨店,老板是轮椅女,是的,就直接叫轮椅女,没有名字。
在镇上报班学习做蓝莓酱+做竹帘子+画水彩+做寿司的警察,他叫斯文。
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巴克曼真的很会把每个人的性格都写得非常好。
来到博格的玛丽,因为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慢慢地改变了自己,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别人。
给老鼠准备晚餐,和老鼠谈心。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即使离开了丈夫,还是随时随地都想到他。连流泪都担心眼泪滴到地板上。强迫症严重,洁癖严重,随时随地打扫卫生。
因为出色姐姐的死亡,然后被漠视,打击太大了。好像就成了隐形人。一直都在讨好别人。
其实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是看书的时候真的感触很深。人,真的不能活到失去自我。为别人而活。
>>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离开了自己原来的生活舒适圈,走出来了,一大堆的问题怎么处理和解决。
在这个好像大家都放弃生活的小城市,她干净整洁,通过自己影响了身边的人。大家都喜欢她。她还觉得不可思议。
>> “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纪多大?
很喜欢这个对话。最后,玛丽朝着梦想中的巴黎出发了。
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的自己,精彩的人生。
以下是书摘。
>>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要是你每次都负责打扫别人留下的狼藉,恐怕很难高兴起来。
>> 当别人对你感兴趣,而你又不习惯别人对你感兴趣的时候,八成会觉得烦。
>> 所有婚姻都有不好的一面,因为所有人都有弱点。如果你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就要学会以各种方式应付这些弱点。比如,你可以把弱点当成沉重的家具,收拾房间时虽不能把它搬到一边,却可以围着它擦擦扫扫,保持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的错觉。
>> 有些时候,继续生活下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里,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谁。
>> 要是在你爱的人最需要你的时候离开,所谓的爱还有什么意义?
>> 因为选择一种生活跟买鞋不一样,甚至跟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关系也不大。过日子的意义在于抱团,和另一个人身上的你自己抱团,还需要回忆、墙壁、碗橱、餐具抽屉等等来帮助你知道各种东西都放在哪里。
>> 激情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它要求我们如何冒险,有时候甚至需要放下尊严,忍受别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 死亡是无力的终极形态,无力则是终极的绝望。
>> 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她一生中做过的所有选择,意识到她每次的选择都是为了别人做出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清单人生》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