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500字
1)喜欢爷爷和翠翠两个角色,看着让人觉得很亲切。《边城》中爷爷一心关爱着自己的孙女,像极了我们的爷爷。故事发生在川湘交接的边城小镇,所以作为地地道道的四川姑娘,很熟悉这些山山水水的环境。
2)喜欢用散文的形式叙述故事。再次阅读是在下雨天,坐在屋前听着雨声,伴随着邻居潇潇洒洒起承转合唱着一首“忘情水”。是啊,透着书中的叙述也想念自己的家乡,好山好水,热情简朴的南方小城。
3)《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凭此书,沈从文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边城》读后感: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边城》中的故事以川湘交接的边城小城为背景,因为自己生在四川,对四川和湖南的风土人情很熟悉,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想起已经离开的爷爷,想起熟悉的家乡,虽然年轻的自己选择在外上班和生活,心里始终有浓浓的乡情。无意间走过种着绿油油的稻田,那是一股熟悉的绿色味道,青蛙呱呱叫,蚱蜢自由蹦跶,晃眼的不知名小虫子总是在眼角飞来飞去。可这幅景象是上海郊区的一番景象,而这样的风景还是偶然遇见。家乡的小城处处都是山山水水,稻香一片片,我常记得年幼每次我和老弟一起出去溜达,身后跟着一身黑的狗狗,一只灰色和白色相间的小猫,路过自家水池总是伸手想着悄悄捧起虾米一般大的小鱼给猫儿吃,可总是失败,最后干脆把家里的簸箕用来抓小鱼,运气好的时候会网起来很多一丁点大的小鱼,竹子编制的簸箕过滤水又快,那猫儿可欢喜了,小狗只得呆呆守着我们。
我生在四川。四季分明,河流山川,潮湿。
夏天几乎每晚下雨,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我初中上学小拇指钩在一起在柚子树下聊着未来谈着梦想,曾经跟我手拉手一起淋雨的人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她是美丽特别的柚子花安静幽香,我早已成了自由行走的懒猫,柚子树下你我经过,青春同路人。
再次阅读这本书,还是满满的感动,这本书已经有多年了,而三年前爷爷离开了,如今再次看到书中的故事,质朴善良的爷爷,这个角色很像小时候身边同龄人的爷爷,六七十岁,一辈子的好人形象。书中翠翠的爷爷陪她在船上度过的生活更多,而小时候只坐过一次船,同爷爷和二爷爷一家一同去远方亲戚家吃结婚酒宴,那时候还没有兴建高架桥,只得坐船渡河,着实把自己吓得很惨,不敢上船,那时候听多了太多关于“水鬼”的故事,生怕自己上船之后被暗算了。最后迫于无奈还是被船家拉着手上去了,在摇摇晃晃的船中坐着,一心祈祷赶紧到岸,一上岸心里就轻松了,可是又犯愁返回的时候依然要坐船,心里难免害怕。小时候的自己可能对鬼神的话题还是心生胆怯的,读中学的时候才亲眼见过住在河对面的男同学居然敢自己撑船,心里也庆幸回家坐车就好,不用像其他伙伴还需要坐船。
书中虽然是以翠翠纯美的爱情故事来写一系列人物的善良美好,但是自己还是偏爱“爷爷”这个角色,同样喜欢诸多的风土人情描写,会让自己想起幼年时在家乡的点滴,以为年幼的故事早已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淡忘了,可又一次读这本书,往事历历在目,喜欢纯粹简单的家乡人,也想念离开的爷爷,想起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
有个情节是翠翠误会傩送骂了一句:“悖时砍脑壳的!”我忍不住笑出声了,我们那里方言也这样讲,别人冒犯你生气的时候就会讲的一句话。翠翠最后等待着她的心上人,故事戛然而止,希望故事是傩送回到家和翠翠有一个圆满幸福的结局,翠翠的妈妈以前就因为爱情走向了破灭,作为读者当然希望善良可爱的翠翠和他的心上人儿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