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1300字
看了胡适先生的《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对胡适先生的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文风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来看了这本书。《人生有何意义》这本书整理了胡适先生在新文化运动、解放前、解放后的一系列文章、演说稿等。多篇文章提及了意义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这本书的重点。在不之一篇中说明了中国古代人死之后的去向,古代先民祭祀祖先以求不朽;赞扬了范缜、司马迁等人的无神论主张,认为人死后灵魂也会跟着死去,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神亡而形在”,因此灵魂并不是不朽的。那么真正不朽的就是“3W”,即德(worth)、业(work)、言(words)。这也正好回答了本书的疑问,及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但并不是仅有伟大的德能、功业和教言才是不朽的,“凡举我们的为人,行事和言谈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都会发生影响,如此而至于无穷的时间与空间。我们不能全然了解一切,但是一切存在那里,无穷无尽”,这游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在胡适的另一本书中也有提及。就是说我们平时一些不经意的行事、言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
本书的另一层就是总结一下中国的历史和前景。他在民国时期对中华的传统文化并不怎么看好,将中国文化若是有什么优势的话,总结到了三点(具体在书里);然而胡适的思想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1960年在西雅图说,“我绝不担忧站在受方的中国文明因为抛弃了许多东西,又采纳了许多东西,而蚀坏、毁灭。这个再生的结晶品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是带着西方的色彩,但是试把表皮剥掉,你就可以看出做这个结晶体的材料在本质上正式那个饱经风霜侵蚀而更可以看得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我才敢相信我所推崇的那个”人本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在中国大陆上还存在着,才敢相信我所崇拜的那个曾尽大力反抗中古中国那些大宗教,而且把那些宗教终于推倒的大胆怀疑、独立思想、独立表示异议的精神也会永久存在,继续传播。总而言之,我深信,那个”人本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的传统没有毁灭,而且无论如何没有人能毁灭”(1960年胡适在西雅图中美学术会议的英文演讲)。很容易想象胡适当时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抱有怎样的信心,他在演讲时场下的反应,以及他逃到台湾后对大陆的感情。
第三层就是胡适给当时青年人的教诲了,但是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然有重大的意义。比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胡适一生是很信奉科学的;为什么读书,读书的三个好处(书里有);叫我们要拜金主义,即年轻人经济独立的问题;以及年轻人不要出世,反而要入世,要挑起改造社会的重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自身的培养和锻炼,塑造有用之才,这样才会对社会做出最多的贡献。要多做事,而不要空喊口号,要服务社会等等。
胡适的文章没有过多的技巧和修饰,最为一个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像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者给你娓娓道来,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然而看待一个人,一篇文章要用批判的态度,这也是胡适在书里讲的,当然对胡适和他的文章也适用。书里肯定也有不合时宜的东西,也有疏漏和错误,这需要读者自己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