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7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1700字

我的阅读

一一《活着》

昨天晚上,一位肝癌病人去世的消息让人很沮丧,岁月一方面使很多东西消失不再,另一方面又使我们更加冷漠于这些离去。我很早就学会了北方语言,现在当需要思考和表达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再记得自己是一个南方人了。这就是几十年所受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让我们分辨什么,只是为了更好地遗忘。

其实也没有什么,生命和语言,我们可以失去的,还有很多,你尽管来拿好了。于建嵘在向这位病人致意的《永别》中写道:“可我还是决定,与正在病危的您,有一个正式的告别。”他没有写太多,隐忍和绝望都不会驱使一个人去倾诉什么,所以他草草地结了尾:

“只是,就我们而言,相识一场,此生相见无望,我又不相信什么来世,那就在此永别吧。”

其实真没有什么,人总是要死的,万物从来就没有独活与永恒的欲望。阿磊说,如果你喜欢听朴树的歌,那你就一首一首地听下去。我当然会听,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活着》这本书来,也许正是因为有些人死得过于潦草,所以私心里还是很希望将这个词语赠给他们。而且这一词语,在我们眼里,正好除了苦难,又没有丝毫幸福可言,完全合乎命运给我们这一代人所定下的标准。

在沿着志溪河一路往下走的时候,我常常会思绪万千。我走得不是很慢,月光像从我身上新抽出的枝条舒展在我的后面。余华也是爱月光的,所以他在书中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那是有庆死去后的晚上,福贵看着那条弯曲的小路,觉得自己再也听不到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了。我很少想起福贵这样的人物,痛苦人人皆有,如果有区别,只是在于福贵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我们,是活生生的血肉。

现在这些活生生的血肉在河边走着,在月光下走着,在更远的城市里一个紧接一个地走着,他们越走越模糊,走得像一个灰蒙蒙的影子,走得就像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上个月发生了一场洪水,把我身边这条河流的堤岸冲毁得不成样子。绿化带完完全全地塌陷到了河床里,它们和那些沙土、砖头、水泥块一起,任流水一波一波,从头涮过。一棵枫杨倒在河中,一截护栏倒在河中。我不知道河水是怎样愤怒起来的,也不知道它又怎样使自己趋于平静。现在我来到这里,对于当初的情景已经不再回想,我所了解的,只是它所流经的这片区域,如今已成这些枫杨、护栏、以及泥沙们死去了的墓地。

万物从来就没有独活和永恒的欲望。唯有这河流,它能像清泉,喷涌不息,它能像伤口,鲜血不止。

昨晚想起《活着》,我把这本书找出来,给阿磊轻声朗读了一下作者的自序。他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沉默下来。也就是那一时刻,我突然明白,优秀的作品是一种呈现,而伟大的作品,必定是一种矛盾。只有积聚了善与恶、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诞生与死亡、平静与动荡……各种互不信任的力量,矛盾才会平静下来,任这些灰尘落满自己一身。你相信灰尘吗?在它们身上浮现的哪怕一小粒,也曾游历了大半个世界。

我不知道积满灰尘的人会怎样,历史的风常常要很久才能吹起来,有时甚至再也不会吹起。那些激进者,那些落败者,那些理想主义者,他们还有重见天日的某一天吗?

据说这世上有一种药,能帮助人们克服丧亲之痛,墨西哥大地震之后,政府就发这种叫Zoloft的药给灾民吃。刘墉为我们记载道:这药很妙,它不是使人不再伤恸,而只是旨在让那伤心不至于陷得太深一一“有时我觉得在思念,但才出去一尺,就无法再继续了。”

人为什么要如此思念至悲伤呢?如果善值得尊敬,那么理该得到同情的,不该是恶么?

余华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当他内心的愤怒平息之后,他找到了他所认为的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也不是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不管你多爱一个人,多爱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这爱都不要超过八分才好,还有两分,不是留给自己,是一分留给醒来时的愤怒,一分留给永别时的哀㤼。

如果你懂了,那么去吧,去回应那召唤。我们不是雕塑,但愿意是雕塑上那,永不停歇的风。

池 2017.07.14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