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读后感4000字
从精神分析学层面剖析《废都》中的人物的性事
文/小学生
摘要:《废都》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西京在外来的改变所带来了内在文明的变化中,导致都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沉沦。许多学者对《废都》中的文化意义、女性意识、“废都”意识、性别政治以及古典文化传统等多方面进行过探讨分析,本文则重点从精神分析学层面来分析《废都》中的性。
关键词:《废都》,精神分析,性压抑,人物形象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存在争议最大的一部文学作品非贾平凹先生的《废都》莫属。自1993年该书出版以来,读者们对它毁誉参半。夸它的读者们认为它几乎可以与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相媲美,然而也有许多人骂它很黄很低俗。
一、《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以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结构上采用“草灰蛇线”的方法,有《红楼梦》的影子。《废都》中西京城的四大名人相当于《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庄之蝶身上有贾宝玉的影子;《废都》那个会用民谣来针砭时事的收破烂老头,与《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很相似;牵着奶牛卖牛奶的刘嫂则是刘姥姥的化身;都说佛门清净,也逃不了一个“欲望”,出家的慧明是现代版的妙玉;《红楼梦》里对众多女性都有判词,《废都》中也有类似的判词……
然而,许多读者对《废都》持否定态度基本上都是因为书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有人认为是作者为了迎合部分读者们低俗的情趣而哗众取宠,其实并不是这样。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废都》中确实存在大量露骨的描写,这些性描写与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莫言的作品以及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我们也同样不能否定,性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相比于其它事物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理解,花朵是什么,花朵就是草木的生殖器。人的生殖器是长在最暗处,所以才有偷偷摸摸的事发生。而草木却要顶在头上,草木活着目的就是追求性交,它们全部精力长起来就是要求显示自己的生殖器,然后赢得蜜蜂来采,而别的草木为了求得这美丽的爱情,也只有把自己的生殖器养得更美丽,再吸引蜜蜂带了一身蕊粉来的。”这不正是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来阐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泛性论”吗?
二、精神分析
有人因为《废都》中的性描写而对之嗤之以鼻性,其实只是他们过于敏感了。正所谓“食色,性也。”每个人这一生都免不了“黄”,不“黄”,人类就无法繁衍生存。说《废都》黄,只是人们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于情事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话,那么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性是丑恶的吗?当然不是了。可是,在人们的意识中,作为繁衍生存所必须的性为什么偏偏是污秽不堪的呢?是偷吃了禁果而增长了智慧的罪吗?显然也不是。作者一直在反复渲染性事,其实是试图以丰富的性描写去表现人物内心欲望的不可抑制性。道格拉斯·凯尔纳再《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谈到“欲望是由无意识以各种类型的综合而引发的情感与力比多能量的持续生产。作为一种自由的生理能量,欲望追求包容性的,而非排外性的关系,同物质流及局部客体建立随机的、片段性的、多样化的联系。”实际上作者是用性去销蚀“性”,不是性不存在了,而是性被淡化了,淡化的结果是跳出所谓的“性”,重新去看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是剔除了“性”意识的人类,原原本本的人类,不再区分的人类。不仅如此,小说中的作家庄之蝶更是把性当做刺激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段,他认为唐婉儿的到来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而在精神分析学中,弗洛伊德也有这样的创作观念。“他把性欲看做是文艺创作的动因,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有意识地将这种观念通过主人公的创作观念展现出来,从而更容易投射出性对于创作者的重要性。传统的中国文人都是有内涵之人,大部分人都是谈性色变,但在暗地里对床笫之事却又乐此不疲,《废都》的主人公庄之蝶就是这样的“文人君子”。
三、人物形象
如果要分析《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那么我觉得《废都》这部小说不光有《红楼梦》的影子,更有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废都》中的人物除了男主人公庄之蝶之外,在诸多人物中,牛月清、汪希眠夫人、唐婉儿、柳月、阿灿这五位女性是作者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我们可以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找到他们
(一)滥情的作家:庄之蝶
庄之蝶是生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京城(以西安为原型)的文人,贾平凹借助此人揭开蒙在一大批文化人头上的高雅面纱,还原了人生之初的本性。“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他把人的大脑比做大脑里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庄之蝶在唐婉儿、柳月、阿灿等多名女性之间缠绵辗转,可以看做是他的无意识的爆发,即性本能的冲动。庄之蝶虽因为学文学成就之高而成为当地的著名作家,却为声名所累,朋友也利用他沽名钓誉,他还因此陷入一场被动的官司中,加之他与原配牛月清性事不和,导致他极度苦闷、迷茫,为了寻求解脱,他陷入变味的性爱泥淖,最终落得悲剧下场。他先后与妻子牛月清之外的唐宛儿、柳月、阿灿等多名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充分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堕落和一部分“高雅人士”的颓废,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陋和黑暗。
(二)可怜又可悲的庄夫人:牛月清
小说中对牛月清的描写十足悲哀,为了衬托那些花儿一般的相好们,她显得市侩,粗俗,不爱打扮,脚丑,胸下垂,连性生活时都能放屁让庄之蝶从此兴味索然常年早泄。有时候觉得她讲话难听,做事又丑俗,实在是怨不得庄之蝶别处留情的,但是偶尔作者对她细微的正面的刻画,如她其实并不难看的容貌,对丈夫有爱的小心思,爱情使她盲了的言论,却能让人明白,她的俗原是在庄大作家的眼中显出的俗,而她的爱因披着她俗人外皮,也就被庄大作家弃如敝屣了。牛月清对柳月说:“给他这样的人当妻,就要是他的妻,也是他的母。”小说中这种“为妻为母”的说法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好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相吻合。牛月清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了庄之蝶,为妻为母,却还是守不住一段感情。庄之蝶身边的女人无不是因仰慕他的虚名或才气才爱慕他的,唯独一个牛月清不是。
柳月说:“我倒不这样看,他把女人心理写得很细。你上边说的那些话,我似乎也在哪一部书里读到过的。我认为庄老师之所以那么写女人都是菩萨一样的美丽、善良,又把男人都写得表面憨实,内心又极丰富。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表现了他是一个性压抑者。”其实牛月清是悲哀的,柳月说庄之蝶是“性压抑者”,因为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妻子竟不能完全懂得丈夫。但谁又理解这个名作家的妻子的性生活是多么压抑,如狼似虎的年龄,丈夫却宁愿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偷腥,也不愿施舍一点甜蜜给枕边人。是什么导致了这对夫妻貌合神离,成了两个熟悉的陌生人,当性从爱中剥离出来后,身体不再温热,灵魂不再多情,爱情失去了保鲜剂。虽然牛月清的保守在性面前完败性感妩媚的唐婉儿,但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值得同情和哀怜的。
(三)理智的无名氏:汪希眠夫人
小说中这么多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可以悬崖勒马的人,她也是唯一一个与庄之蝶有情却无名的人,作者只用“汪希眠夫人”这五个字来强调她的与众不同。这么多年她一直把秘密藏在心里,没有得到丈夫的滋润两年来也一直默默隐忍,足见内心强大。“我以前爱过你,往后恐怕也难以不爱你,但我们不要这样。这样对你对我都没有好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呢?意识压抑了无意识。后面寥寥数语既表露了对往昔的遗憾,又化解了目前情景下的尴尬,还浇灭了庄一时的欲火。真正的爱是克制,她知道双方都有家庭,知道什么是责任。理智的她,面对曾经爱慕过的人,能克制自己的冲动。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懂得各自的身份,把情感埋藏在心里,这样的人让人佩服。人活在世上,确实不能太自私,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乱了分寸。凡事都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她将佩戴在身上的铜钱还给庄之蝶,一是表明她是一个忠实于家庭的女人,以此明志。二是表明今日还给你,说明他们之间就剩朋友之情。三是让彼此都释怀,放下才是最重要的。
四、小结
《废都》中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大作家庄之蝶及多位女子之间的情色故事,但是作者并不是刻意地描写爱欲本身,而是通过对情色的反复渲染从而达到展示人的无意识的不可压抑性。从一方面来说,不管是庄之蝶也好,牛月清也罢,还是唐婉儿以及柳月,或者是汪希眠夫人,我们都不方便以任何姿态去指摘她们的行为错误或者正确,因为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和权利。
陆扬在《精神分析文论》中说:“白日梦中的情景和事件,或用来满足白日梦者的野心或权位欲,或用来满足他的情欲,青年男子多作野心的幻想;青年女人的野心则集中于恋爱的胜利,所以多作情欲的幻想。”这在贾平凹先生的《废都》中也得到了相应的映证:庄之蝶在小说的结尾幻想与景雪荫结婚来达到报复的目的;小说中关于女性作情欲的幻想更是有许多,牛月清、柳月和唐婉儿都有过这种幻想。
一代名人,拥有荣誉和声望,本有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却因欲望贪婪,放纵自己,跨越道德底线无限贪欲,利用关系网将社会的阴暗展现的淋漓尽致,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他人,最终需付出代价,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的阴暗面和欲望的贪婪。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废都》读后感_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