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4个比利》读后感_12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1200字

啊...一个人在这寒冷的、困难重重的世上活下去真是太难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至少有另一个我,替我分担这份痛苦,让我不再觉得孤独。他甚至可以教导我、保护我、替我承担罪责;但是最好不要带坏我,以我的名义做恶、犯罪。可是世上又哪里会有这种如意事,我既拥有比他人更多的人格,就自要承担比他人更多的责任。
这本书从始至终我就没把他当成一本小说来看,而且从来也没有被它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几乎是逼自己把它读完:一本人格分裂患者的传记。读着读着也慢慢地产生思考,也出现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出结论的问题:
1.人格分裂症患者犯下重罪(强奸、抢劫)该不该依法判刑,被关进监狱?
2.如果被关进监狱,那些承受着来自舆论的怒火的犯人们是否也该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该遭受残忍对待?
3.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接近事件本人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宣称自己接近了事件的真相?是不是他们比交起公众就更有发言权?
4.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我会成为为可怜的比利辩护的律师、治疗的医师;还是会成为利马医院那些把比例当作十恶不赦的罪人而因为情绪不对他进行柔和治疗的工作人员?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或许可以很干脆地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自己的立场。然而看完了一整本书,我开始渐渐动摇,慢慢地理解了不同立场的人物的背景、他们的想法后,反而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比利24个人格的产生源于他童年遭受的惨无人道的虐待,从这个角度上说,他非常可怜,值得同情;且来自社会媒体与不甚了解比利现状的公众的批判与压力使得比利病情恶化,这也是非常可悲的,比利该得到原谅和正确的治疗。
可是反过来说,所有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和罪犯会变成如今他们的样子几乎都是因为人生早期遭受了不幸,或不公正待遇,或贫穷、痛苦。那么所有罪犯都该被原谅吗?犯下滔天大罪的人能够因为自己曾遭遇不幸这一理由脱罪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在这一问题上,我的内心也开始变得矛盾。我知道我们永远无法得到真理,我们的讨论是为了接近真理,可是永远不可以忘记,正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到真理,我们也永远无法依此“真理”制造出绝对的是非标准。
这本书读完学到的另一件事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书中比利很多次被关入特殊病房,每一次都是因为他被激怒,开始发狂,变得暴戾。可以说一路上无法控制黑暗人格的出现几乎毁了比利。我们生而为人,人性中都会有黑暗的一面,嫉妒、愤恨、暴躁、绝望。然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难道不是人能够克制自己的“小恶魔”,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吗。这是一项多么伟大,多么“人”的能力。
想起来最近被问到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里我觉得,教育的目的就是无限发掘人性中好的东西,让人变得柔软、善良、平静、充满好奇心且理智;压抑甚至消解黑暗的东西,让每个人都能够有尊严的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活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4个比利》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