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我怀着对文学的敬畏心来读,但读完我发现它其实有更多通俗的地方。就我个人来看,尽管这本书不甚深奥也难经推敲,但胜在精妙,当通俗读物来看算得上是佳作。
双线的结构让人物的性格立体又生动,上一秒还意气风发的易卜拉欣下一秒便是懦弱无能的韩子奇;冰雪可人的壁儿也能转瞬变作自私自利的韩太太;玉儿早已不是玉儿,她是新时代“有爱的权利”的知识分子梁冰玉。隔了数年的战火纷飞,隔了风云变幻的岁月。
全书的时间跨度非常长,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建立、文革……一段段历史跃然纸上,亨利一家的悲惨命运就是战争中千万人的命运,政治狂郑晓京即是新中国千万青年学生的缩影,奇珍斋也是变乱年代里各行各业的代表。它有历史的痕迹,尽管不够厚重。三代人,几十年的光阴又短又长。短的是浑浑噩噩一生,好似梦一场。长的是纷纷杂杂乱世,噩梦连不断。他们的命运就如“博雅”宅的命运,一朝浮,一朝沉。每当有些起色,命运总能给你当头一棒喝,打得你头昏眼花,涕泗横流,好不容易拼搏来的美玉珠翠、阖家欢乐,一瞬就化作水中虚影。管你往昔雕梁画柱,美不胜收,最终也均成残垣断壁,仅剩倒座五间房。
全书五十余万字,字字在说穆斯林,句句皆在讲葬礼。
浅是狭义的穆斯林的葬礼。梁亦清、韩新月、姑妈、韩子奇……各个人物已知生命终成黄土一抔也热爱生命,不屈命运的精神将不断延续。韩子奇两度事业失败也未曾放弃,韩新月遭遇病魔仍愿奋力一搏,韩天星在文末说道“靠自个儿两只手挣钱”。那没有归属感的民族,隐在诺大北京城,隐在广阔人世中,虔诚地前行在信仰真主的道路上,纯洁地传承着穆斯林的血脉。他们生是回回,死是回回,嫁回回,娶回回,封建王朝里是回回,社会主义中也是回回。回回的葬礼即是穆斯林的葬礼,但死亡也不能阻止信仰与血脉的传承与延续。
深是广义的穆斯林的葬礼。韩太太恪守教规,一天五次礼拜从不落下,按照真主的要求规范生活。为此她拆散韩子奇与梁冰玉,因为真主说“不可娶姐妹”;为此她阻挠韩新月与楚雁潮,因为回汉不可通婚;为此她没有爱情也要守着韩子奇,因为他们在真主的祝福下结合……她尖酸刻薄,但她是个忠实的穆斯林。
但她所坚守的信仰却在风云变幻的岁月中慢慢破碎。女儿韩新月爱上汉人,数年新时代的生活竟让她忘了自己是个穆斯林!儿子韩天星声势浩大的婚礼,竟让他怨怼穆斯林娶妻繁琐的形式!妹妹梁冰玉标榜自己成为新知识女性,竟罔顾人伦与教规与姐夫私通!她百般阻挠韩新月与楚雁潮的婚礼,却难以知晓自己的枕边人竟是汉人!这一家子她爱与恨的后代都是回汉结合的血脉。
血脉和信仰的传承与延续都戛然而止,“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