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100字
始于才华,终于人品。
苏轼,汉族,四川眉州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在群星熠熠的北宋文坛,苏东坡的光芒仍耀人耳目,凡是知道苏东坡的人莫不敬仰他丰厚的才气,就算是贬黜他的皇帝、迫害他的对手,也都在收集他的诗稿。
能让无数读书人为之倾倒的,除了他的文章如精金美玉,还有他纯粹自由的灵魂、坦荡磊落的性情。苏子虽已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处处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跨越千年令人念念不忘,更让对他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的迷弟——林语堂先生为他著书立传。
在这本书里,林语堂先生参阅了大量的史料,还原了一个“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的苏子,也让更多喜爱苏子的人因了解而加入铁粉的行列。最能体现林语堂先生迷弟属性的,是他对苏东坡的老对头——王安石的描画,一个当朝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在老先生的笔下,简直就是各种的不堪:长得丑、衣着腌臜、举止怪异、性情乖张、众叛亲离、生活作风——挑不出毛病,但是儿子生活作风不好……哈哈~
文人的笔杆子挥舞起来,能当枪使,一不小心就溅一身血。不过,这也很苏东坡。
苏东坡就是一个“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的人,他以其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过许多人。他又是个诙谐幽默的人,有关他作诗调侃他人的轶闻有很多,说他为损友决不冤枉。损了君子不过是哈哈一笑,最多不欢而散;而得罪了小人,等着他的将是牢狱之灾、免官之祸,幸而他生在“不杀士大夫”的大宋才免于杀头之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子却难免宦海沉浮,几经贬谪流放。
未必是君子少而小人多,实在是得罪小人的后果太严重。所以,不得罪小人,是尽人皆知的为人之道。苏东坡岂会不知?但是如果遇事明哲保身,用现在所谓的高情商来混个八面玲珑,那还是苏东坡吗?
人若总是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淹没于人海,迷失掉自我。
苏东坡灵魂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是有理想化和救赎心的文人,他不屑于与蝇营狗苟之辈为伍,不齿于追逐高官厚禄,面对坎坷的人生和艰苦的日子,仍一路高歌。他最快乐的时光不是在京都任大学士时,而是贬谪为地方官时,山高皇帝远小人也远,他得以实现自己济世为民的理想,他治水患、防蝗灾、休水利、赈流民……杭州西湖的苏堤,颍州、惠州的苏堤,惠州、儋州的东坡井,苏州的黄楼……跨越千年向世人展示苏子的眼界和志向。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斯人已去,但是他有趣的灵魂万古不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