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读后感1400字
一、提出疑问
家长们怎么会那么相信津久见,没有可能是津久见杀了高阶而编了一部剧,骗大家帮他瞒过罪行?
二、故事情节
为了孩子的入学考试,四个家庭来到湖边别墅进行考前集训。这四个家庭中,有一位是不赞成其他家长的教育观念的美菜子丈夫——并木。并木的家庭有一些不一样,他和妻子美菜子并没有孩子,参加集训的是美菜子的孩子,并木的继子——章太。由于并木怀疑美菜子在外面有情人,想要找出来,所以委托曾经在征信社工作过的情人高阶调查跟踪美菜子并许诺如果是真的会与妻子离婚,后与她结婚。高阶借口送东西来到集训营,这时高阶已经掌握了一些很重要的证据。高阶与负责集训营的老师津久见约见,却在约见的地方被杀。在被杀后津久见赶到,只发现孩子们的鞋印,说明凶手是孩子。但是孩子们的鞋子都是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凶手。为了保护孩子们,三对父母和补习班老师津久见(除了并木)选择将尸体毁坏任何可以辨认死者身份的信息沉入湖底。并木此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情人已经被杀害,所以回到藤间的别墅时等待他的是一个被大家精心安排的局——妻子美菜子杀死了自己的情人,邻居们的极力劝说使得并木失去了正常的判断,为了保护妻子而跟大家一起将尸体沉入湖底。但是并木对大家的态度一直处于不信任状态,从一开始他们来到集训营的目的,到为了自己的妻子而甘愿背上同犯的罪行。并木对各种事情越来越多的疑问,他推测出杀人的是孩子。最后,并木选择跟大家一起隐瞒真相。
三、感受
这是我读的第二部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读完后第一感受就是真适合拍成电影!
小说的第一章通过几位家长的对话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很看重小升初的升学。并木与其他众位家长教育观念的不一样,暗示并木在未来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整部小说中,不停地出现暗示,鞋子为什么会不见了一只?为什么石头会那么快就收集好?小船为什么会是翻转过来的?为什么描写章太的画?随着侦探并木的一些疑问,我们也跟着思考,为什么?这里好像有蹊跷,牵着读者的鼻子走……
并木一开始的疑问最后被揭晓,升学考试当中竟然存在用泄题来做肮脏交易的勾当!“父母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当真是什么都可以做,而书中那些丈夫竟然置若罔闻——“大多数家庭小孩子上到六年级父母之间就没有感情了”只是单向的关系——母子、父子。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固执地认为是有例外的,可是似乎那些例外并不能构成一种现象。
再回到书中,最后作者有暗示我们,凶手很有可能是章太,因为他最有动机。通过不经意之间听到高阶他们的谈话而得知高阶是继父的情人,不想母亲与父亲的关系破裂而杀害高阶不无可能。并且章太在书中表现出很期待得到继父的关注,更不希望父母因为高阶离婚。很高兴最后章太通过自己的努力,似乎得到了并木的关注,并木最后决定与美菜子一起守护章太。
并木质疑其他人时,有一位家长说“小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更残忍。”我的观念里,小孩子是单纯善良的,我之前一直笃信孔子“性本善”的论调。我坚持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并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是怎样的严重,会造成怎样恶劣的后果,他只知道,如果这样做,我们将会怎样,没有考虑到他人会怎样,专注的是自己的世界。
极具批判性主题以推理小说的样子呈现,描写人物轻描淡写,没有一句会让读者误解的描写,简洁干脆利落。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湖畔》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