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4000字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4000字

「書評」

薦讀,觀點並不新鮮,古今中外读书法很多,如朱予读书法、鲁迅的“跳读法”、华罗庚的“厚薄法”、先读序文法、“SQ3R”读书法、五步读书法等。

此書胜在立意明確,結構整潔,闡述流暢,可謂一氣呵成。

由於作者是書評人樂評人,因此本書特色鮮明,適合對快速閱讀、寫作、書評等話題感興趣的人。書中有些分享比較私人化,屬於個人偏好,但整體而言,此書的“流水式”閱讀理念非常適合閱讀工具書、方法論、商業累的書籍。

老夫姑且粗略概括此書:

斷:斷離全書仔細閱讀、一字不落的執念,而是“邂逅1%”的精華。

捨:踐行流水閱讀法,捨棄例證部分。

離:有輸入有輸出,定期清理復盤。

「讀書筆記」

◆ 序言 从1页读5分钟到每年读700本


>>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 阅读速度缓慢的人普遍执着于一个问题


>> 没有记住大部分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记住的内容都是对自己有益的精华”。

总有些内容会留在记忆的某个角落,至少,这一部分对自己来说是有用的。读书的收获,正在于此。通读一本书的意义就在于邂逅这些部分——我相信,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


◆ 从“复制100%”到“邂逅1%”


>>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 并非深入仔细阅读一本书,而是提高阅读量,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汇小溪以成江海。这样的理念正是阅读速度缓慢的人们所欠缺的。

在汇聚细碎知识片断的过程中,这些片断将逐步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说得形象些,就好像孩子们的乐高积木,由一个个小碎块拼接成各种形状或事物。

不奢求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个大型积木块,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积木碎块。

拼接乐高积木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积木碎块,也是难以从中找寻到快乐的。“不懂得读书的乐趣”的人,手中拥有的积木碎块有限,无法借此拼接新事物,必然难以体会读书的快乐。


◆ 什么是“流水式阅读”?


>> 阅读速度缓慢的人,就是那些难以摆脱读书时一本正经态度的人。

仔细阅读的束缚或许源于学校的教育。


>> 是否将读书这件事考虑得过于沉重了?


>> 流水式阅读”理念。

“流水式”源于英语单词“flow”,意为“流动”。简而言之,“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与之相反的读书理念是“存储式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注重将书籍内容存储在脑子里(学习过经济学或会计学的读者,或许更容易理解“流水”与“存储”的区别)。

流水式阅读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最合理并且可以“避免堆积”的阅读方式。


◆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


>> 虽然流水式阅读原本并非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不过,就算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花费好几天拖拖拉拉地阅读,也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率。在年读书量达到700本以上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事实,用一个小时快速阅读书籍,能够使其核心要点更加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相反,一边寻求共鸣,一边阅读,花费一个月才读完的书,最后的感受往往会是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大家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这种差别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认为,产生上述差别的原因在于“读书密度的差异”和“是否抓住了全貌”。如果花费较长时间仔细阅读,那么单位时间的阅读密度就降低了,而且不容易把握住书的全貌,因此本质上只是一次非常浅陋的阅读经历。

这和听音乐一样,如果以超慢速播放音乐,我们根本无法听出曲调。每段乐曲都有其固有的韵律节拍,同理,每本书也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速度。


◆ 阅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仅仅“吸气、读取”,当然会感到憋闷难受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有的生物都在呼吸。

我们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体内积蓄的二氧化碳。只要活着,我们就必须不断重复这个“吸”与“呼”的过程。据说,人类一生中的呼吸次数高达6亿~7亿次。

如果我们长时间只是吸气,或只是呼气,那么必然会感到憋闷难受。也就是说,因为完成了“吸气”这一步骤,所以下一步要“呼气”。或者,因为我们进行了“呼气”的动作,所以之后需要“吸气”。二者相辅相成,才成就了呼吸的节奏。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实。

为什么我会谈及这个问题呢?因为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吸气,与读书是非常相似的。

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地连续阅读,就好像只是不间断地吸气一样,是非常痛苦的。

何况,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上向我们涌来,或许,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

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剧增,才导致很多人“读不了书”或“读书速度缓慢”。

只有书评人才知道的唯一妙招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吸气过度感到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将读书看得过于严肃,纠结于仔细阅读魔咒的人,会有这样的奢侈愿望:“只读一次,就能把书中的内容印刻在脑海中。”

当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把一切都化为己有是极不现实的。

那么,就让我们干脆摒弃“将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将其转变为“记录在身外”,看一看用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否可行。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 避免阅读中的无用功


>> 我撰写的书评之所以比较受欢迎,或许是因为它们与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其他大部分书评在风格上略有不同。

具体说来,我在书评中,有意识地加入了较多的“摘录”。

我采用这种与其他书评相异的风格,是有充分理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撰写的书评,大多登载在网站的新闻页面上。也就是说,读者、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都与纸质媒体相距甚远。

纸质媒体上刊登的书评,必须写出书评人的主观看法和主张,这是前提条件。书评人通过阐述自己从书籍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要让读者产生“想读这本书”的愿望。这是在纸质媒体上刊登的书评的基本价值。

然而,网络媒体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说得极端一些,新闻网站的读者希望在书评中看到的并不是书评人的主观意见,而是“信息”和“事实”。也就是说,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读了报道(书评)之后,能够获取多少信息”。

另外,对于网络报道,人们大多是在通勤途中使用智能手机翻阅,或者在开始工作之前使用电脑查阅,阅读时间往往非常短暂。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让读者感到有所收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


>> 以摘录为主的书评,最适合网络时代。


◆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 考虑到事后回顾的需要,摘抄与评论都只占用一行,简明扼要,有利于唤醒当初阅读时的记忆。


◆ 使摘抄效果倍增的“手抄魔法”


>> 手抄与纸张所特有的具象性。


◆ 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技巧


>> 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 提高阅读速度的4个步骤


>>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三: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


>> 我想为大家推荐的最合理的阅读方法就是“关键词搜索阅读法”。确定不想漏掉的关键词,一边搜索,一边阅读。


◆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四: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 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

读书时,要注意随时换挡,调整阅读节奏。


◆ “不会遗忘的阅读”秘诀:不求记忆地阅读


>>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 多读的方法③ 选择书籍篇: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


>> 读书的目的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两种:

1. 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

2.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


◆ 多读的方法⑤ 管理书籍篇:热爱读书之人,方能与书籍圆满告别


>> 或许有不少人对于处理书籍不抱有好感。但是书籍本应该是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的,如果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便是本末倒置了。不存储,而是选择流动,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阅读书籍,也同样适用于管理书籍。


◆ 多读的方法⑦ 管理书籍篇:让书架成为自己的镜子


>> 书籍的魅力,在书店购买之时最大。


◆ 父亲是编辑,我却畏惧读书……


>> 认为自己阅读缓慢的人,不过是由于本人的执念而产生的错觉。


>> 根据亲身经历,我可以断言,只要摘去无意之中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你就有机会发现一个能够随心阅读的自己。


◆ “为提高修养而读书?”这是个无聊的命题!


>> 读完一本书,确实会感到有所收获。这份收获,可能是自己不知晓的信息或知识,也可能是自己不曾拥有的感受或价值观。


>> 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于收集知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

因此,每当我听到“为了提高修养而读书”“读书提高自身素质”“为适应现代社会而读书”等说法时,都会觉得是无稽之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4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