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1600字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1600字

很久没有读小说了,友人以石黑小说集作生日礼以赠之,为应景故一日内读完了石黑的处女作《远山淡影(a pale view of hills)》。版本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4月版。

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国小说家,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也是因诺贝尔奖得以闻其名,读罢作品,喟然。

小说以战后的长崎为背景,以“改变”为关键词,通过悦子的回忆构建了整部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来说,小说以宏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但写的却是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悦子与日本前夫有一个女儿景子,移民英国后与英国丈夫又有了一个女儿妮基,她带着景子与英国丈夫和妮基在异国一起生活,后来景子上吊自杀了。在妮基前来探望丧女的她的时候,她回忆起了以前在长崎的生活以及在长崎的朋友佐知子。佐知子有一个女儿万里子,丈夫在战争中去世了,后来她又有了一个美国的男朋友弗兰克,并打算与女儿一起搬去美国与弗兰克居住。同时悦子还回忆起了在长崎与丈夫二郎以及公公绪方先生一起住的生活,在绪方先生准备回到福冈的住处的时候还带着绪方先生到中川拜访了松田重夫和藤原太太……

回忆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构成方式,因此它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完整的、连贯的故事,更多地像是意识流一般随着悦子的思绪堆叠,因而小说一下说到佐知子的生活,一下说到藤原太太,一下说到绪方先生……回忆的方式所来带的一种重要效果,就是让小说亦真亦幻。真实的时间(即妮基看望悦子的这段时间)才五天而已,而悦子的心理时间却有二十年之久;真实的空间在英国,悦子心理的空间却在长崎。小说穿插于真与幻之间,带给了读者非凡的时空感受。

也正是因为用回忆堆叠,小说也有诸多空白之处,比如背景(如为何搬到了英国)、人物(如绪方先生的妻子景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事情的起因经过(如景子为何以绪方先生的妻子名字来命名、景子为何自杀)等,也因为是回忆的关系,没有介绍,故留给了读者非常大的空间。

再者,因为是回忆的缘故,所以回忆而来的内容也值得推敲,正如悦子自己所说的:“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毫无疑问,我现在在这里的某些回忆就是这样……”因而就会有人认为,悦子回忆中的佐知子实际上就是她自己,而万里子即是她的女儿景子。相比较,悦子与佐知子、景子与万里子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悦子与佐知子都有一个外国丈夫,都企图搬到外国生活,而景子与万里子一样,都抗拒母亲带来的这样的改变。所以也可以说,在悦子回忆的最后一幕中,站在木桥上与万里子的对话实际上是与景子的对话。悦子与佐知子这两人之间的次元壁被真实打破,是来自于悦子回忆起带佐知子母女游览稻佐山的时候,说“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实际上那个时候景子还在悦子的肚里,而感到高兴的应该是万里子才对。

小说是“感伤与反讽”的融合,感伤夹杂在悦子的回忆当中,散落得到处都是,不必赘述。而关于反讽,我也是看了译者的解读才明了。典型之处如悦子带绪方先生游览长崎时,看到和平雕像,悦子对它的评价是“一直觉得它很丑”“像个交警在指挥交通”。其余之处我也不甚明确。

我看不出来为何小说要命名为“远山淡影”。但是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给我的最强烈的一种很静谧的日本味道,时而夹杂着一点惊悚。日本人的生活随着悦子的生活倏地展现在眼前,让我感觉战后的长崎人在努力地尽量乐观地重建着生活中的全部,而当谈到万里子这个女孩的时候又会有点惊悚(她似乎能看到死去的人,这让我不时会以为这是一本恐怖小说),因而悦子回忆的这些在我脑海里想是一副印象派的风景油画,这也差不多是我对题目的理解。

宏大的背景、富有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二者的融合是小说成功的必要条件,回忆的手法,无限留白等的艺术特色是小说成功的充分条件。实际上,读完了小说,我在感叹石黑功力深厚(虽是处女座但是我仍觉得十分厚重)的写作以外,也顺带着感叹了译者张晓意先生卓越的译后记,差不多有种点石成金的感觉吧。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值得深入参透的小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