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_1600字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1600字

文艺青年的阅读标配。小书许多次让我感动、使我欣喜、令我动容,加以抓耳挠腮、搔首弄发。

从感情上来讲,是一部爱情小书,也是作者自己和一众朋友的回忆录、情感变迁史。以上帝视角(或者说是旁观者视角)看着众人的人生在小书里飞快的略过也是感受沧桑的一份人生阅历与独特体验。小书通过各种人生成功的表现出了爱情的执着、友情的亲密、亲情的伟大。确为难得的一部感情类众多人物小传。尤其是校花同学、姐姐、幺鸡、刘大黑、骆驼、茅十八、草莓、猪头……众人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书中很多人物根本没有名字,但仍使人难以忘怀。例如坐后面的女同学,纯真简单而甜美无私的感情的确美好,可惜越到后来越成为世俗、越成为现实,这种社会惯例本身的存在本身就是悲剧。

作者生在江苏,读在南大,知名作家,事业有成,版税比许多人我等全部身家都高出许多,其身边朋友亦多为社会精英,经济早已独立。所以我等不必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做好自己就好,守住自己心中高地和这份现实就好,少折腾就好。

众多的故事写尽了执着,写尽了爱却不可得,写尽了情感沧桑。所以小书众多笑点,众多温情,但结局多仍为悲剧,只是读者们都应该像作者最后所写一样,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悲剧中看到喜剧。这样才好。

众多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悲剧。即便有喜剧结局,也是历经众多悲剧之后。只有悲剧让人印象如此深刻,也才能让张嘉佳写出来。

但本书也有其不足,如唯心论、自我论、消极人生观、宣扬不顾一切只求内心舒畅之类,并不适用于当今高压力的现实生活,这也是文青的先天世界观畸形。人生不止自己,还有他人。全书总是那么多离愁别绪、痛哭流涕、生离死别、要死要活,再加上一些顿悟、宿醉、灾难、背叛、冲击,看多了对大众价值观会有误导与不良的影响。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貌似很少,即便有也不是一直存在于某个人物心中,总是因为某件事然后偶然的衍生出来,而这样的偶然并不适用于全体社会大众。

这种情感架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矫情,总是那么多慨叹,为什么书中人痛苦了就总是要在朋友面前宣泄呢?笔者可以理解为宣泄者渴望被关注而故意的吗?这种嚎啕大哭式、乱砸东西式的情感宣泄本身或许就代表着不成熟的恋爱观,本身就易于给人一种矫情的感觉。就像小书所说,极小(概率)就代表没有,那又何苦执着于一人而要死要活?

而且本书部分故事的描述过于感性,非理想因素太多,动不动就因为情感问题去辞职、飙车、卖房、净身出户之类,恐怕书中人如此行为的原因不止情感因素吧,或许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但本书全篇描绘却明显表现出来:全是因为情感问题,所以书中人才会那样。这种描述实在过于简单化,或许他早就厌烦这份工作,只是恰好借这感情问题的时机去辞职的呢?这也未尝不可啊。诸如此类的简单化的现实描述太多,感觉让人不像在现实世界中,倒像是在理想化的二次元或游戏世界中。这类简单的现实描述可能会让社会某些简单之人、感性之人、冲动之人做出他们日后会后悔的决定,实际上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对他们的人生未来发展或许也不利。

还有张嘉佳的文笔,总体来说很不错,很多押韵的好词好句,这我不否认。但以笔者粗鄙的审美来看,部分也有堆砌,也有生搬硬套之处,当然瑕不掩瑜是正理。可能也是因为笔者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水平有限、理解有偏差,在此先行认错,日后必定加强学习。

此外就是张嘉佳的故事描述,总感觉略有欠缺,尤其是《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这一节,多艳和师姐那一段,来回看了两遍,还是不知道在讲什么。叙事能力有待提高,经常牺牲故事、成全文学。

对了,本书还有一大特色,便是粗口较多,虽粗看不文雅,但细读很真实,写出了真实生活的感觉。诶,这就让人易于投身小书环境之中,极为不错。

总的来说,还是很推荐这本小书,孤独之时、闲暇之余、失眠之夜,拿来看看还是不错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