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800字
读史明智,知史而敬畏!这是这本是给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同时,读此书时有许多快乐欣喜的时刻,有的源于纯粹地获得了新的知识,有的源于作者对“为什么”理性地用生物学的角度阐述,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十分奇妙。
欲写此书的书评,压力甚大。一是因为内容非常庞大(涵盖了智人的出现,如何成为地球之主,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宗教等),逻辑十分缜密,以我的学识不足以去评论;二是因为我对此书和该作者的敬重之情让我不敢轻易下笔。故只摘取那些让我快乐的瞬间以共欣赏:
1.第一章中提到不同物种会对彼此缺少性趣,即使刻意交配,产出的也会是第三物种,而不具有生育能力。(原谅我的关注点,本来就对生物学很感兴趣的…)此处翻译会造成一定的歧义,按照句子主谓结构来看,是指不同物种交配不具有生育能力,但是又指出交配会产生第三物种,作者原意应该是指第三物种不具有生育能力。其实初读时想到的是TMD新闻上那些什么人畜交配的估计都是假的,要么就是人强制畜!
2.“就在近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人类并不孤独,也不特别!看,我们的亲戚多着呢!
3.“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的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为什么这是自然选择呢?因为直立行走导致髋部变窄,产道变窄,然而婴儿大脑越来越大,越来越硬。因此人类都会提前生产,以助母亲度过难关。小马生出来不多久就能小跑,人类一般要10个月左右才能蹒跚学步!书中更是提到因为提前生产,可塑性极强,才会有不同各式各样的人物!通常我们一般研究个性会参考成长环境,DNA等,而此处却从生物学的源头来追溯,非常有意思!
4.知道烹饪对人类有多重要吗?烹饪缩小了牙齿,缩短了肠道,降低了能耗,从而让大脑更大!
5.“然而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人或狮子的信息,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这就是现在热捧的“讲故事”!好的销售,好的公司都要善于讲故事,原来我们祖先早就具备这种能力!
6.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后时代,但我们的头脑仍处于狩猎采集者的世界。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还来不及跟新我们的大脑。所谓我们很难甚至无法克服我们的本能(肉欲,自私等),我想大抵是这个原因。
7.如果有人说我们的祖先总是和自然和谐相处,可千万别相信。智人是许多物种灭绝的元凶,物竞天择,从来都是!我们去选择保护其他物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自己更安全!
8.农业化的产生源自人类对食物不断稳定供给的需求,然而农业化并没有解放劳动力,反而让一大批农民禁锢在一片小小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不断满足这种最基本的不断扩大的需求,人类冷漠地对其他有有用产出的物种极度的剥削。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牛奶等,如果我们了解到其制作过程,想必毫无胃口。不可忽视的是, 农业化对土地的依赖直接导致领土的扩张-----战争短短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并没有来得及学会大规模的合作。
9.“阶级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知道如何对待对方”何其犀利!
10.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 客户从阶级,奴隶,种族制度,男人和女人等方面阐述论证了此观点。 所谓公平正义,男女平等生来无有,只是部分人类的想象。
11.“严格来说,真正的文明冲突其实是聋子式的对方也就是双方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
12.“释迦牟尼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感觉都是转瞬即逝,然而仍然有不计其数的“飞蛾扑火”。
13.“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举例来说,研究欧洲人究竟是如何控制了非洲人,我们就知道种族歧视绝非自然或无可避免,而且知道世界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貌”
………….
书中有太多观点令我折服,分享至此,想必你也会对此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久翻开书本吧。如此,足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