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读后感_1400字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读后感1400字

跑步,读书,看风景,“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约会”。笔和相机是要揣上的:它们不懂这个世界,但它们是“心的注解,眼的旁白”。
《目送》的感人,是因为我们终于慢慢明白,“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舍”和“对生命的目送”才是刻骨铭心的痛”。
什么是长大?是“那种圆鼓鼓的可爱”被“刀削似的线条”取代;是那“婴儿时水清见底的欢快”被望你时“既有感情却有深藏不露的目光”所更改;是“你递过一把为他准备的伞”,他潇洒的甩甩头,说“这么小的雨”,是你惊喜地和他分享你眼中的新奇,而他“笑也不笑”,说“大惊小怪,拜托,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是他为你摆上一桌法餐,你忙不迭地说“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而他,认真地仰起脸说“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的!”;还是他在曲终人散,无人之处小声地和你说“妈妈,老师和你一样,都不相信爱情。可我才十七岁,总得相信点什么吧!?”
相信?(不)相信?“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那玲珑剔透的冰块吗?”
什么是兄弟姐妹?是“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 与树雨共老”。这样的缘分,又怎能不去珍惜?
什么是牵挂?是“慷慨赠予你的时光和情感”。如果你生活的车子上根本就没有安装“R”档和空档,你又用什么去牵挂?金钱,那是“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的”。只有“时间”,只有“牵挂”,“却只给温暖和心爱的人”。
“时间”,我们又用什么去测量“时间”?是卧室墙上一刀一刀刻下的孩子每年的身高?是鞋柜里一双双日趋变矮的鞋跟?还是带爸妈买菜时他们一次又一次想不起冰箱里还有啥时的尴尬?
人都会衰老。老,可以,但不能老得“失去了人的注视,任何人的注视”,老得“觉得整个世界都已经被陌生人佔领”,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身子越来越瘦,脚步越来越轻,神情越来越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退为影子”。可退为影子,又有何妨?因为“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不仅想起前几天好友翻译的瑞典诗人Tomas Transtromer 的诗\\After a Death\\: \\...it is still beautiful to hear the heartbeat; but often the shadow seems more real than the body; the samurai looks insignificant, beside his armor of black dragon scales\\ -- \\所幸犹有心音听,奈何浊影,愈加分明,黑龙甲在武士轻”,不是吗?
人生,太多没有教过的课。小时,“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100米, 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你的膝盖磨得血肉模糊时, 怎么清洗伤口, 怎么包扎; 你痛得无法忍受时, 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载下时, 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 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 心像玻璃样碎了一地时, 怎么收拾?”
老了,目送你最亲密的生命离去时,你又突然发现,老天为什么没教过你“这最基本,最重大的一课--生死”。”你还没有学到那个生命的语言 -- (就)来不及了”,因为“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声,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愈跳愈弱,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和你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的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天下的子女啊,在你心中最亲密的他还“在”时,补一课吧:好好了解那个生命,不管是他的童年,他的最爱,他的骄傲,还是他的心伤...
“关山难越”,含着泪,阅过那最后一道“风景”,我取出了笔,和相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读后感_14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