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800字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800字

查令十字街84号,谢谢你让我们相识。

若你们恰好路经,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惦念一个人二十年,相信一个人二十年,只因他为她实现一个个愿望;信守承诺二十年,无声关怀二十年,因为她如阳光般温暖坦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求浓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

《查令十字街84号》(Charing Cross Road),被誉为全球 爱书人的《圣经》”,爱书人的接头暗号。以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长达二十年的流光,往返于美国纽约和英国一家位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小书店的来往信件交织而成,记录了二十年书信来往时光中的一场书缘和情缘。

一切开始于一封简单的商业性信函。独居纽约,略有才气又嗜读好书的海莲•汉芙,嫌弃在这座没有气质的城市里买不到她想读的书,转而向伦敦的一家名为马克斯•科恩的旧书店邮购那些“这年头没人要买的英国佬写的英文书”。那一天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由此,单纯的买书卖书成就了一段长达二十年,跨越大洋天涯咫尺的友谊。

一开始是海莲•汉芙以她莽撞如火的热情破冰,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止乎于礼,不动声色。娇蛮趣致的美国小姐与拘谨有礼的英国绅士你来我往间,不同的性情风格跃然纸上:一个幽默,热情,爽朗,嬉笑怒骂皆文章;一个斯文,谦和,体贴,略带古板如君子。

五十年代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生活并不宽裕的海莲不断地邮寄食品用品等短缺物资,她的古道热肠温暖了书店店员的心,也打动了弗兰克。初识时书信里语言淡淡,些许拘谨,一个月互有两三封的书信。渐渐地信里的称呼从最初敬爱的汉芙小姐到后来亲爱的海莲,温暖的相知和交付的信任借助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持续通信的二十年,是隔着距离的书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惦念。

一九六九年一月,纽约的冬天很冷,海莲收到从马克斯•科恩书店寄来的一封信。夜深人静,她打开信,这一夜,她没有睡着。信中是弗兰克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病逝的消息。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海莲发出第一封信,到一九六九年一月弗兰克去世,二十年的时光,从查令十字街84号寄出的一个个邮包,跨越大西洋,为海莲送来了一本本她珍爱至极的书。海莲总共在查令十字街84号购书近五十种。在海莲和弗兰克关于书籍的通信中,提到大量的作家和作品。惺惺相惜的情感在一个个作家名字和文学字句下暗流涌动。

纽约的老姑娘和一丝不苟的旧书商,二十年红颜知己,最终却未能谋面,不是不想,而是没能够。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缘分有时只能靠文学作品去成全,可惜没有缘分就是没有。但没有缘分也会有情愫,而这样的感情只能藏在心底。直到一九六八年十月十六日,弗兰克给海莲写了最后一封信,信的落款一改往日“弗兰克”几个字,改成了“想念您,弗兰克”。

我不想说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是爱情,说是爱情,有些狭隘。两人通信数百封却未涉一个“爱”字。这不只是他们二人之间的情意,还是全体书店店员,弗兰克一家和海莲之间,和海莲的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意。

这里没有如爱情般冲动的激情和迫不及待的渴望,有的是细水长流的默默温情,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粹。 又或许说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爱情,是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是海莲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也许正因为二人最终未能相见,才使得这段精神相交有了被美化和升华的空间,纯洁而美好。与其相见,不如怀念。

晚年的海莲终于有了机会,她抱着酝酿二十载的怀想,踏上她念念不忘的伦敦之旅,奔赴那一座魂牵梦萦的城市。想象着轻轻推开书店的门,笑意盈盈地说:嗨,我是海莲!。当她忐忑地站在查令十字街84号前,马克斯•科恩书店却早已不在......,那里已无法再承载她对远方的期待。

海莲·汉芙,于一九九七年四月九日,八十一岁时去世。终身未嫁。

海莲•汉芙所推崇的英国诗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查令十字街84号,谢谢你让我们相识。

注: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家书店,一家收购和出售旧书的书店,一家温暖有爱的书店。直到今天,每年都有许多读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伦敦,踩上这条街、站在早已不复存在的书店门口,凭吊这段绵延二十年、横跨大西洋的动人情谊。店门口外镶着一面铜铸圆牌,上头镌着:“查令十字街84号,因海莲·汉芙的书而举世闻名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原址。”(下次一定要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