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35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3500字

好吧

前言: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吴晓波提到了《腾讯传》的缘起、写作经历,故事“从一个少年在1986年的春夜看见了哈雷彗星开始”;

幸运的马化腾生处于一个“大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代创业者,热讯的成功离不开:ICQ之外微创新、特殊的互联网环境以及资本输血;

2004~2007年长达3年的战略调整期,同时在多个领域崛起的腾讯面临了极大的冒险,但也正是这一阶段的“重塑”确定了腾讯的生态基础;

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圈地运动的最大受益者,腾讯也成为了全行业公敌,也因此爆发3Q大战,让腾讯更加开放,与此同时微信诞生;

接下来的两章: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与《两个互联网世界》类似于一种不充分析和课外读物的存在;

前者试图总结出一套马化腾式的“成功学”;

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QQ抄袭ICQ的事实;

PART 1 创业:1998--2004

第1章: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1971年10月29日出生的马化腾曾经也是一个“追星(哈雷彗星)”少年;

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命运的相遇;

做不了天文学家,就做计算机高手的马化腾第一款产品面世;

润迅公司的5年成就了马化腾从技术转型创业的野心;

惠多网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新的大门,马站给了他发挥空间;

马化腾、丁磊、马云、张树新、张朝阳、王志东;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在成长;

丁磊的成功(中文免费电子邮箱)刺激了马化腾,一个公司的诞生;

第2章: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马化腾和张志东开始组建团队,“腾讯”Tencent的由来;

在比尔盖茨、乔布斯,杨致远,拉里佩奇崭露头角的当下,国内互联网人在行动;

走在“无线寻呼”歧路的腾讯,终于在1999年遇到了它的另一半“ICQ”;

ICQ4.07亿的卖身价让国内产商蠢蠢欲动,OICQ应运而生;

ICQ模仿者的末路,以及OICQ在客户端转后台服务和体积上的微创新;

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

第3章: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OICQ用户上涨太快,马化腾和曾李青不得不用其它业务反哺;

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把品牌LOGO交给用户决定,企鹅的雄起;

1999年10月,OICQ收到ICQ侵权律指控,OICQ生化危机;

IDG、盈科对于前途不明朗的OICQ犹豫不决,对赌敲定;

OICQ与游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及QQ名称的诞生;

2000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破碎,IDG推出、MIH入局;

第4章: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日本电信运营商以及中国移动的增值服务模式给了QQ新的希望;

“移动梦网”成为腾讯盈利核心,腾讯也成为了最早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随着移动梦网业务开展,腾讯架构第一次调整:市场、研发以及智能部门;

广告、会员制、以及企业服务,腾讯在获利渠道方面的尝试;

QQ注册(短信)收费尝试引发舆论危机,2003年重新回归免费;

2002年虽然QQ收费尝试不顺,但是Q币却打开了一扇大门;

第5章: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的恩怨情仇,以及2002年QQ群的诞生;

产品经理许良与QQ秀(韩国sayclub.com虚拟道具)的上线;

QQ秀的诞生释放了年青一代在虚拟世界释放自己“本性”的心魔;

2003年QQ的战略级衍变:产品经理制、支付体系和会员服务体系;

解决了生存危机的腾讯终于看上了“网游”这块蛋糕;

迷你首页的创意,让腾讯后发先至;

第6章: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腾讯预谋上市;

是香港还是纳斯达克;

腾讯的低调与TOM和盛大的高调;

“移动梦网”进入政策拐点,腾讯受创不轻;

“诸神之战”爆发,qq被围剿;

腾讯的迁徙与马化腾的成年礼;

PART 2 出击:2005--2009

第7章: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腾讯、网易的虚拟电信运营商计划因信产部一纸“通知”梦碎;

中国移动连续对移动QQ出手,历时两年半,腾讯无线增值业务受到空前打击;

在政策的排挤之下,寄生梦网内容服务商集体雪崩,QQ开启手机门户;

2005年8月,腾讯初步完成面向在线生活的产业模式业务布局;

2005年10月24,腾讯第二次架构调整,公司组织架构被分成5个业务部3个服务部;

与淘宝网“六一罢市”战役中,腾讯开始渗透电商;

腾讯业绩暴涨,马化腾却一度成为“全民公敌”;

腾讯第二时刻,曾李青出局;

第8章:战MSN:荣誉与命运

2004年8月,MSN入局;

2005年2月,腾讯收购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

MSN分包合作、快速切入电信增值业务与雅虎互通一度让腾讯招架不住;

在MSN互通互联大势所逼之下,QQ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MSN败于自恃过高,一开始就没有把QQ当做对手;

2005年,中国人彻底开始统治中国互联网;

第9章: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腾讯在QQ空间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QQ空间的成功,催生出了腾讯的黄钻进阶体系;

QQ音乐推出绿钻体系涉足收费音乐领域;

QQ空间的对手,51.com的出现;

国内SNS社区概念的兴起,51反抄袭qq;

QQ与51在技术、网吧和外挂三个领域暗战,以对手犯错出局;

在Facebook打火的时候,腾讯的克制让它找到了新的出路:QQ农场;

开心农场入驻QQ空间,又一次站在了潮流之前;

第10章: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2004年腾讯重启游戏战略,任宇昕挑大梁;

QQ游戏的模仿者联众不是死于被模仿,而是没有应对策略;

《QQ堂》成为中国网络游戏第一起跨过著作侵权案;

QQ宠物的诞生;

腾讯在气派和小型休闲游戏取得不错战绩,代理QQ音速破局;

《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正式确立了腾讯游戏圈数一数二大的地位;

腾讯游戏逐步成为最大的网游企业;

第11章: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腾讯涉足流量红利,2006年世界杯超女之后高调宣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门户网站;

QQ去低幼化尝试;

在Facebook尝试灯塔业务同时,腾讯决定重新定义互联网广告;

效果广告“广点通”在门户广告和搜索广告中脱颖而出;

PART 3 巨头:2010--2016

第12章: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腾讯的创新理念: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腾讯的10/100/1000法则;

产品经理与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马化腾的第一次演讲;

挖掘数据背后的用户体验;

第13章:转折:3Q大战

在腾讯日益强大已至一家独大的同时,风暴不期而至;

腾讯三宗罪:一直模仿从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

“狗日的腾讯”舆论引爆;

腾讯宿敌周鸿祎的出现;

QQ电脑管家与360安全管家正面冲突;

周鸿祎在新浪微博平台掀起舆论狂潮,腾讯依法起诉;

QQ保镖与《只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

QQ与360的妥协;

3Q大战终局;

第14章:开放:新的挑战与能力

经过3Q洗礼之后的马化腾,开始尝试开放战略;

腾讯在“马八条”之后尝试转型原则:开放和分享;

“十场神仙会”,腾讯的反思;

资本和流量,腾讯的保守式开放;

移动时代的新对手:新浪微博;

第15章:微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

中国式kik——微信的诞生;

马化腾之后,腾讯的第二个灵魂人物——张小龙;

朋友圈、公众号和微信红包一步步把微信推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潮;

腾讯“合纵连横”,与阿里巴巴之间展开并购大战;

第16章:年轻:手机QQ的自我变革

已经15年的QQ迎来了自己的“关键时刻”;

微信对于互联网的分流,让QQ沉淀了大量的90后;

QQ的新打法:1、娱乐化社交;2、场景化通信

第17章:互联网 :泛娱乐的环形生态

泛娱乐从《洛克王国》开始;

向动漫领域发起进攻;

网络文学布局;

以文学和动漫创作为基点着力于内容生态;

第18章:失控: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

腾讯独孤求败;

七个灰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创新度

腾讯的微信 QQ双社交平台架构;

腾讯的连接一切战略与互联网 新主张;

腾讯公益;

腾讯老同学退下一线,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腾讯传》,峰少不想谈太多,知乎上几乎一面倒的言论,大家应该可以发现些什么。

在此,峰少只想声明几点:

1、吴晓波的主观性太强了,文章更多的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结合对方提供的部分资料以及自己查找的部分内容“糅合”而成;

当然,作为叙事者,最开始的时间线以及中间的发展事件,有点太过简单;

观众几乎了解不到除了网上已经曝光的内容;

2、吴晓波对腾讯抄袭的看法,最开始就用中国互联网都是“抄袭”出来的搪塞OICQ的诞生;

后面又站在一个合作者的角度,回避了腾讯抄袭的问题;

只是在某些时间节点重申腾讯的创新和运营;

3、对于腾讯本身而言,抄没抄袭只有自己本人清楚;但是对于51抄袭自己就有些明显的委屈态度;

4、腾讯前期面对ICQ模仿者、MSN、51只之时很大程度上都是对方防错出局,不犯错是很多时候腾讯胜利的根本;

5、腾讯的成功确实踩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不少节点之上;

6、吴晓波对于有一部分时间是在“隔靴搔痒”;

7、吴晓波有过分解读的嫌疑;

不过,它也理清了不少我们关于腾讯的疑问。

那么,你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3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