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1700字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700字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浮躁,这样不好,这样不好。”

在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本书将“拖延”以“心理学”知识讲说,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从而一步步剖析,一针见血,新奇而富有创造力。读者读起来感受亦是这般轻松简易,既是“患者”,亦是“医生”,奇妙得很。看完本书我觉着,拖延是一种说重很重,言轻很轻的“病”,不管是物疗,还是心治,总而言之我认为行之有点成效的始终只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向并战胜真实的自己:一步步碾压拖延的想法、一步步手刃拖延的心理、一步步站在战胜拖延的领奖台…最后形成与之亦敌亦友的状态。“敌对”是因为它总会无孔不入、随时随地侵袭你生活的每个角落和细节,应当正当防御,取得胜利;“友立”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拖延更正确更真实的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拖延怪圈”变得更加得“愚昧无知、不堪一击”。因此我们才能以更好的心态、饱满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达成自信自律自强不息,自我掌控自己的生活、命运和人生。

比如我看书。

一步步走,就像看书。

毕业后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整本书,

每次都是想看了,随手看几章、翻几页,

随意得很,没有目标性。

那种想看下去却没办法坐住、静心的感受简直太糟心了!

于是,在最初索性给自己设立了一周目标:

每天阅读一小时。一周后,竟神奇的超时完成,我看了接近一倍的时长:

刚开始看的时候情绪不稳定很烦躁,也没有办法跟着情节游弋、思考,慢慢的你会发觉自己明显有了转变,开始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所诱惑,紧接着你会发现自己对书已经爱不释手、已经停不下来了;一直到后来书中故事结束,竟意犹未尽、牵肠挂肚。

我试验目标的第一本书是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后来我改变了我下周的阅读目标:

每天至少阅读两小时,每月至少五本书

(线上或线下/电子或纸质)。

很庆幸的是,时长已有近一年半的光景了,我将继续读下去。

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也是我给自己培养的阅读习惯,

我喜欢书、我爱读书,

他是我一生不会离弃的soulmate,

这会将是我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也将会是我一生为之疯狂的事业。

所以理论是指导,实践出真知。
斯蒂尔最终找出了四个拖延最可能的成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根据墨菲定律,“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会出错。”

如果因为“拖沓”而陷入自我万劫不复的“拖延怪圈”,这将会上升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前兆了,比如抑郁。“拖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无需太过自责。所以与之应和谐共处,用“实力”一步步去征服它,让它妥协,而不是胡思乱想、庸人自扰、恶性循环、一事无成,这将会适得其反。

拖延使你提前避免了面对这样一些与时间相关的事实:时间在不断流逝;未来正在到来;你正在变老;在你一生中,你所能完成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其中最为残酷的事实是——最终你将会死去。

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老阿姨我的“病”也是愈发成熟,但庆幸没再往事态更糟糕的我方向继续发展了,这本书应是我们每个“拖延患者”的福音,如果足够幸运,你会看到许多与你相匹配的“病症”,会更加真实的了解自我,会收获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寡言淡语了这么多,其实我从中总结的我认为最具实践性的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找出自己拖延的原因、制定“一步步走”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个去攻破,并在取得一小步成功的同时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以获取满足感和树立自信心。在生活中不用事事追求完美,太过挑剔的精致会浪费更多生活的乐趣与旅途的风景,尽力去做好,但绝不是固执与偏执;允许攀比与自卑,但绝不是盲目的自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最后希望我们(特别是我啦)这些“患者”早日康复,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拥抱酸甜苦辣、历经苦痛挣扎,收获满满。

2018,“爱你”“要发”,

已经迫不及待与君相遇,

已经急不可耐发家致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