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读后感1500字
1.大观点不错。所谓黑天鹅,是指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的事件:不可预测,人们事前往往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极大影响;事后回头再看,又觉得此事发生的有理。除此之外,我觉得许多小观点也更值得细细思考。不可知论(未来不可预测,历史不可重现),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性的存在,永恒的不确定性与相对的确定性。 2.因果/规律:我们十分渴求规律和模式,因为我们需要把事物简化,好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大脑。找到了模式,找到一系列事物的逻辑,你再不需要记住所有事情,你只需要保持这一模式。 人类大脑存储信息是经过压缩的,也就是说人类大脑在记忆某项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寻找因为所以的模式~这种压缩模式特别易于信息存储(让我想起图像存储的各种方法) 叙述谬误,我们在编造理由或者强大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和事实混合在一起,使事实变得 容易记忆,符合道理。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上更不具有随机性。 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你没读过的书比你读过的书更重要),因为许多黑天鹅事件正是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和加剧的。 3.做决策时,你只需要了解事件的影响(这是你知道的),不需要了解事件的可能性:这是你不知道的。医学经验主义者建议用最简短的解释与理论记录最复杂的现实,描述现实时避免究其原因,拒绝事物的一般性。 一旦你的思维被某种世界观占据,你会习惯于只关注证明你正确的事例。矛盾的是,你拥有越多的信息,你就越认为自己正确。事实上,努力证明自己的错误要好于证明自己的正确。 沉默的证据:我们能看到显而易见的结果,而看不到不可见的和不那么明显的结果,但那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结果可能更有意义。对沉默证据的认识偏差降低了我们对我们在过去招致风险的认识,尤其是有幸躲过了那些风险的人,通常都在事后会低估情况的实际风险。 我们是寻找原因的动物,习惯于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确定的原因,并且把最明显的那一个当作最终解释。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可见的原因,相反,很多情况下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原因. 4.推理模式,人类的推理行为大致分为两种模式,系统1(经验模式)就是所谓的"直觉",系统2(认知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逻辑思考。我们的大部分推理错误在于我们以为自己在使用系统1时,实际上使用的是系统2.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反应是不经过思考和反省的,而系统1的主要特点是我们对它的使用是无意识的。 自信,人们会相信你说的话,只要你不表现出一丝动摇。你得尽量用自然的方式使用这种技俩。在你表现得极为礼貌和友好的时候,传递出自信要容易得多。你可以在人们毫不察觉的时候控制他们。关键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为了自信,你必须在别人面前保持低调和超然的冷静。 认知自大,我们在自以为拥有的知识方面非常自大,我们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以为我们比实际上知道得多一些,这一点常常招致严重的麻烦。认知自大有双重影响:我们高估我们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也就是低估未知事物的范围) 忙碌,当你受雇于人,并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时,显得忙碌能帮助你在结果不确定的环境中邀功,显得忙碌能够加强人们对结果和你的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 观点,一旦形成一个观点,我们就很难改变,所以那些推迟形成观点的人更有利。 信息妨碍知识,人们对于经验现实的细节知识了解的越多,看到的噪点就越多,就可能把它们错当成真实信息。我们是受情感影响的,每小时收听广播比阅读周刊糟糕的多,因为较长的时间间隔能够过滤掉一些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