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9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900字

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1》是从哈罗德的视角书写的。哈罗德收到奎妮的告别信之后开始漫无目的的不断行走,与“加油站小女孩”的偶聊使他拥有一个信念:只要自己不停的走下去就可以挽救朋友。做了这个决定却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尤其是妻子的支持,可事与愿违。哈罗德摇摆不定,旅人却给了他新希望,于是义无反顾的开始了一个人的徒步朝圣。

独行时自己是自己的,美景、心情和思绪都是自己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会迷失自我,失去什么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失去曾经那个本真的自我。已婚后二人世界过得欢天喜地,但是孩子出生后女人往往容易忽视自我,因为多了一重身份:妈妈。而立之年的我们身份拥有好多重:父母的儿女、公婆的儿媳妇、老公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单位的职工、家里的主妇,每一项都真真实实。但是我们还需要是我们自己,最幸福的是能够在各个角色之间自在的来回穿梭。莫琳和哈罗德的感情很微妙,在分开的日子里他们彼此想念,可生活中又隔着深深的沟壑。独自留下的莫琳反思自己的婚姻,一直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才将婚姻继续,此时她又深深的想念着哈罗德……

哈罗德去探望的是一位女性朋友,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意识到死亡就在身边了一种慌乱和觉醒,需要不停行走释怀?还是对深厚友谊的不舍和眷恋?如果是后者,为什么又会二十年没有联络呢?诸多的疑问在我脑海里呐喊。

走在路上的哈罗德,往事一幕幕的在他脑海里浮现:孩子、妻子、父母、朋友以及处世历事的态度等等。

哈罗德对待儿子的方式很奇怪,有初为人父的措手不及,又有不可名状的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不敢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也不会表达这份爱,和孩子拥抱都困难重重。可是故事里他是一个博爱的老头,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快乐。又一个谜团开始呐喊,我迫不及待的继续。

哈罗德虽然身在家园之外,但是听到晚间新闻播报想到莫琳肯定也开着电视看新闻,他为这种“同步”激动,想到莫琳和他在同一片星空下,老人很满足。莫琳想到与哈罗德的浪漫相逢,愉快结合,经常等待下班的哈罗德,两人一起散步回家。可是这两个人怎么就越走越远了呢?

哈罗德对于父母的回忆,让脑海了的谜团慢慢变得有序。十三岁母亲遗弃,十六岁父亲抛弃,从小父不疼母不爱,灰暗不堪的童年给他留下了极深的阴影。

对于奎妮的回忆让人钦佩他们纯真的友情。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寄明信片、买礼物,妻子一份、奎妮一份。

哈罗德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都希望奎妮康复。也遇到心理的身体的各种困难,他都慢慢的克服了。其中一个野蛮又善良的医生处理了他的伤口教他自己包扎,修补了他的帆布鞋,赠送了背包、指南针希望他一路坚持下去。可一个肿瘤医生的遇见让哈罗德变得颓废迷茫和害怕,打给疗养院电话知道奎妮还活着又坚定了他的信念,奎妮等着他。

后来涌现出一批朝圣者,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和哈罗德结伴而行一段时间,最后他们代表朝圣者到达了贝里克郡,可笑的提前完成了朝圣,风风光光的上了银幕。陪伴哈罗德的只剩下一只会玩石头的狗,最后狗也寻找了新主人。所有的人来了又走了,哈罗德的徒步行程像极了一趟行走中的列车,每一站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一站都有上车下车的人,现在仅留下他一个,不需要配合别人的快慢,随心所欲又成了他的节奏了。

贝里克郡近了近了,哈罗德慌张了,开始动摇退缩。可莫琳帮助他克服困难,鼓励他走下去别留遗憾。

终于到了目的地,给加油站女孩的一封信让故事更加明朗,一直猜不透哈罗德和莫琳的隔阂因何而起,一直以为是一个孩子的出现——轰轰烈烈的母爱压倒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此时才明白不是孩子的出现而是孩子的失去,这个老人幼年双亲抛弃、中年痛失爱子妻子误会,目前朋友将走,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他的身上。[拥抱]

87天627英里的历程中回顾了自己65年的人生之路,也带着读者重温自己的旅途,读到后一部分我想到了阿甘的跑步,不由得将两者进行了对比,阿甘跑步正值壮年,虽生活中不停的遭受别人的白眼,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生水起柳暗花明,一切都源于他的纯真与善良。哈罗德是个花甲老人,他的走不仅仅是一只脚放在另一脚之前,他走的是一条心路、一条友谊之路、一条夫妻同心合力的路、一条父与子的亲情之路、一条带有社会习气的路、一条拥有坚定目标的信念之路。都是路,但是不尽相同。

哈罗德终于见到了奎妮,奎妮终于等到了哈罗德,一切看似很圆满,哈罗德找回了丢失的自己,莫琳找回了自己的爱情,奎妮安静的离开。但故事就这样结束极其不公平, 一个人的朝圣,夫妻二人的救赎,奎妮呢?解脱?放手?到底是什么呢?可喜,还有朝圣2以奎妮的视角书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