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1400字
因为书名而选择此书,希望能藉以释掉某些常怀于心的困惑。譬如,把利益与他人分享当然值得称赞,可如果动机是希望他人带给自己更大的利益,那分享利益这件事情的本身是自私的吗?父母用放弃自我的态度去帮助子女成长是一种伟大,可如果是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不算自私吗?给路边的乞丐十元钱是爱心的表达,可是,当希望仅仅凭借如此微不足道的付出去兑换自我善意人性的认同,难道不是自私吗?
所以困惑,有把利益分享给别人时毫无利已动机的人吗?若果一切利他行为都有隐藏的利己属性,难道我们就因此放弃利他行为吗?
所以困惑,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对另一个人的任何行为背后的利己动机加以指责,正如女人常说的的那句让男人完全无法自辩的话,别说你是为我好,你就是自私。
所以困惑,什么是自私?
因为困惑,所以看书,希望能在阅读中逐渐找到并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释世界的方法。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糟糕极了,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曾数次想放弃,幸好后半部分章节内容足够精彩,才痛苦不堪的坚持读完。
读完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对上面的问题似乎不是那么困惑了。窃喜之情,不足为人道也。
这是一本好书。
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第4周
下面这段话是百度对自私的基本解释,对于此类教科书体的内容,满满的政治正确,道德正确,可我就算是用小心翼翼的方式看到都仿如被吃了一只绿毛苍蝇,吐出来也无济于事,终究是说不出来的郁闷。
自私与无私对应,它是私心的升级版,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自私,只有在一个人将私心发挥到极点时人才会舍弃公心而自私,它会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千万要辩证判断自己不能自私,而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它们是一对矛盾心理,无私社会则良性发展;自私社会则恶性发展。
别再自我惩罚,看了就看了,别人别去管他,算了就算了。
自私是什么?个人观点,这个词本就不该存在或如此理解,或者从任一个懂道理的人口中说出作为对他人的评价。自私两字在古文中和现在普遍的理解也大有出入,就不细论了。
本书英文名 The Selfish Gene,Selfish一词在英英字典中翻译如下,calring only about yourself rather than about other people。先不论以书中作者观点而论这句话是如何的不正确,至少中文书名译成利己的基因更恰当一些。可书还卖不卖了?我承认如果书名是利己的基因,可能我就不会翻开来看了,也不能去理解此书的一些启发式观点,真是矛盾。
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应有利己的条件作为基础,否则就根本不会产生动机。
然也,然也。和作者的关于利己观点重合了一半了,作者的另一半观点是,利他的行为是从利己的需求所引出的,尽管我们都由利己的基因控制,但在生物行为的发展演变下,利他和利己同属于几乎重合的行为模式。
作者采用的是另一个人,阿克塞尔罗德的理论,有了善良,宽容,不嫉妒的利他行为特点才能最终利己。
再换一种方式来说,利己行为是生物在基因作用下的唯一行为准则,但必须通过利他行为来完成。
还是有些绕,再换种说法,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利己的基因作用选择的演化结果。
最后一种说法,没有利己和利他,利他也是利己,利己不能利己。
作者认为自私的基因这个标题有相当的迷惑性,应该选择不朽的基因或合作的基因这两个书名来命名此书,该不该此点不论。单看自私的基因,不朽的基因,合作的基因,三种如此冲突的书名讲的是完全相同的书籍内容,当会有所启发。
读完全书,大体上对如何解释什么是自私或是利己就有了认识,对利己的动机也就有了认识,对利他行为的产生原理也就有了认识。
有了这三个认识,这本书也就读完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