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8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00字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立德、立功、立言”无外乎人生在世达到的三重最高境界和实现的三种重要意义。王阳明做到了,曾国藩做到了,冯友兰老师同样通过这本书为万世“立言”。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像西方的那样成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是在激烈的思想观念碰撞中产生的,渐渐的,持有不同思想的学者被分成不同的派系,因而古时有百家争鸣这样的现象,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基于前人得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将古代“百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他们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冯先生对这主要的六大派系进行了诞生背景的介绍,各家主要的人物的介绍,谈论了各家的主要思想成果以及对各家思想上的冲突进行对比和辩证,除此之外,对各家思想的功能性也做了评论和比较,其功能性包括该思想在它所处的时代中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以及在当下该思想能够起到的作用。唐宋之前,以道家与儒家的发展、互动为主线;唐宋之后,以儒家为主线,道、佛为辅线;宋明至清,是儒家内部的“理学”与“心学”之争。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教师,他讲授六经。孔子在个人与社会、人与天(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上的见解,奠定了儒家的基本观念。孟子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荀子被称为现实主义学派。二者的区别,首先是对人性的认识。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儒家从哲学思想变为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意识形态。冯友兰把唐宋以降的儒家称为“更新的儒家”,其标志是“道学”的产生。由于佛教在唐代兴盛,禅宗强调自己的师承、祖源,儒家也必须正本清源,树立传统,证明自己传道的渊源与源流。之后,宋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走向鼎盛。《中国哲学简史》不失为一部必读经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