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读后感700字
继虚无的十字架,沉睡的美人鱼,这是第三本将死刑,器官捐赠/母爱,未成年犯罪等具有社会争议的题材置入小说中,每次看这些书之后心情总不能平静,一则是当亲身经历时会如何选择,二是如何才能更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颇具争议的社会想象。
如此书,作为父亲的长峰经历的丧女之痛,目睹女儿被玷污的画面,在愤怒中杀死了其中一个凶手,步上复仇之路。为此继感到痛快又觉得可惜,更觉得愤怒。这些社会的蛀虫在迫害了他女儿后,还要让长峰也在此结束自己的一身。
痛恨中井诚,虽然他不是凶手,确比凶手更加可恶,亲眼见朋友做恶,缺屈于淫威之下,成为帮凶。如果能及时报警这些事情是否就不会如此恶化。
其次作为警察,向长峰透露案件信息,不从职业上来说,虽然这样是有利于长峰复仇,但是最后缺让长峰复出了生命。
这些行为没法评判对与错,是与非。也不能去做假设,假设那个叫鲶啥的父亲不拿着刀冲向快儿,就不会被快儿夺了刀还差点搭上和佳子,是不是也不会让长峰再没有复仇的情况下还丧尸了命。
然而这些假设都不能成立,成立于否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谁又能肯定呢?
对于未成年放罪法律上是这样定义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像文中所说,法律它是不完善的,总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去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保证公民的权利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彷徨之刃》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