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1100字
《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我觉得除我之前所述,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内容中有太多的谜题没有解开,有的甚至隐晦太深,有的有删改,有的是他人续写,因此越发引人想一探究竟了。如:秦可卿到底是病死还是自缢?又是否与贾珍、贾蔷有不伦之事?是否原作中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些后来版本中不存在的情节?如:跛足道人送予贾瑞治病的“风月宝鉴”镜为何只能反照不能正照?如:薛宝钗对贾宝玉到底怀有何种情感?贾宝玉与秦钟之间又是何种情感,秦钟与小尼智能欢好,哄唤智能为“好人”,随后哄宝玉时也唤其“好人”,再加上上学时那段眉来眼去引发的事件,总觉得两人关系不一般,但又很隐晦,没有确切答案。这样的谜题还真的不少,还有一个谜题是我多次阅读后一直想弄明白的,尤其阅读《脂砚斋评石头记》以来,更觉得这个谜题对整部小说都很关键,即:石头到底幻化成了谁?是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嘴里的那块通灵宝玉吗?又是否幻化成了贾宝玉本人?那神瑛侍者又是谁?作者开篇就在写石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块石头,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央求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他去人间富贵温柔乡中历练一遭,他们把石头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与宝玉出生时嘴里所含之物形体一致。然而,贾宝玉林黛玉木石前盟,林黛玉是绛珠草,那石头不就应该是贾宝玉吗?不过,三生石上生出的一株绛珠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她得以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本质,得幻人形,仅修成女体,变成绛珠仙子;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过得他了。”林黛玉以眼泪还的不正是贾宝玉吗?那神瑛侍者不就应该是贾宝玉吗?这真可谓亦幻亦真,亦趣亦情。我有时突发奇想,其实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那块神奇的石头就是那块通灵宝玉,他在故事里既是故事里的人又是旁观者,其实应该就是曹雪芹本人,他是故事里的人,他写的《红楼梦》却又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因此,文中不时会有以石头的语气发声,如迎接元春省亲时,描述其热闹非凡豪华富丽,曾借由石头之口:“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得能见这般世面。本该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因此,石头也许可以是你,是我,也可以是他。正因为谜题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作者总是露些蛛丝马迹,所以总诱得读者去思考去发现,这也是阅读这部书的重要乐趣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