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读后感1600字
在一次出差的倒飞机倒汽车倒轮船的途中,读完了这本书以及书里的各类书评。发现书评中,很多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孩子,于是好庆幸哦,没有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教坏小朋友是不好的。
文如其名,全篇就是围绕着修子“情人”这个角色以及对待这个角色的态度展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好像并没有多少的场景和出场人物,大多是修子内心矛盾的独白。对于这种爱情观,渡边最后也没有给一个确切的总结,一百人眼中一百个林妹妹,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下,每个人的判断肯定都不一样。不能说对与错,只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谈三观吧有点大,但做人还是要有些底线和原则的,如果每个人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个世界可不就乱了套。所以,对书中的男主女主,我还是想说两句。
修子,美丽体贴独立不粘人,男人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形象。人们判断事物的是与非,往往都是与金钱观相结合的,男人给钱,坚决不要,面包我自己可以挣,你只要给我爱情就好。多有个性有骨气呀!哗哗掌声一片。当然我不否认,独立是一个女子面对任何关系中都应该保持的优点,但当她拒绝钱时,是没有真正对这个爱着她的男人着想的,她想的只有她自己。她怕因为钱而改变了他们之间平等的关系而失去她本来享有的自由,她怕接受了男人的钱就要接受男人给她束缚。BTW,如果真正爱着对方,一定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接受了钱并不代表一定要用在自己身上啊,接受了钱,不但满足了男人给钱的虚荣心,且可以默默为男人存一份保障,这难道不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吗?
作品的最后,远野给了修子一巴掌,用这种激烈的方式结束了这段五年的感情。修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想的竟然是,再找一个优秀的男人吧!我想此时,修子自己也会认为,这一巴掌是自己欠远野的吧。最后两次两人在谈要不要在一起时,修子的心理活动是,婚你可以离,但别说是因为我离的,你说是为了我我就不接受,我就得跟你分,我可不能背这个黑锅。
可是修子啊,即使是分了手,这个事实就可以被磨灭吗?如果没有你,远野他会走到这一步吗?你只是掩耳盗铃而已啊!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没错,但无论是哪个社会角色,老婆也好,情人也罢,都要具备一个词:责任。责任啊!这种像淘气的孩子,闯了祸,见事大了转身就跑,这事儿就跟我没关系了,实在是让人无法苟同呀。
再来说远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远野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情人,有种说法是,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只要看他给不给你三样东西:时间,金钱,精子。远野和修子的交往中,不但给了这三样,还给了一个人人都想要的东西,自由。但我猜这个男人是不是天称座的呀,磨磨叽叽,粘粘乎乎,逃避现实,犹豫不决,还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别人身上。远野老婆在出租房里碰到修子那次,果断拿定主意,摊牌离婚,我想这个时候修子肯定是不会拒绝他的。后来脚伤住院,修子是多么的煎熬呀,这个时候如果能果断把修子放到阳光下,给她一个舒服安全的位置,也不会有后来修子毅然决然的分手了吧。非得把所有的情感磨得差不多了,自己总算是有个主意了,才回过头来找对方,这是个姑娘怕心里都咯硬。花前月下的相处,两人都是舒适的,但一但经事儿,两人就总不在一个频道上。如果没有一方愿意妥协,分手是必然的结局。
前些日子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为什么会用法律去约束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关系却不用法律去约束?相比像古代那种用道理伦理去约束男女情感关系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后来我想,当人们产生自身无法控制的对金钱、美色、权利的贪婪与恶念的时候,才会用法律去约束这些恶念,就如同男女之间的情感,总会存在一些超过道理伦理之外的东西,然后就有了《婚姻法》。
渡边总是爱讲一些超过道德伦理之外的情感故事,但之所以是吸引人的故事,就是因为它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像我们每天吃饭上班睡觉一样稀疏平常,怕是再美的情人,也没人会去看了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情人》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