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13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300字

2005年1月,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发表言论称:高科技和工程领域因天赋和兴趣不同而导致的“性别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女子学理逊于男子”的观点,劳伦斯·萨默斯的观点立刻招致了猛烈的攻击,许多人基于西方社会的“政治正确性”原则,指责他发表歧视性言论,劳伦斯·萨默斯也因此辞去哈佛校长一职。

也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很多人都默默在一个错误的领域深耕多年,因为越雷池一步你很可能遭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还有很多人一反常态,勇敢的将自己的不同观点剖析出来,虽然遭到激烈的批评,但是依然坚持己见,因为他们始终相信真理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像这劳伦斯·萨默斯这样敢于勇敢站出来说不的人还有《优秀的绵羊》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用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像我们你阐述了,当前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聪明,有天赋,而且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篇茫然,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他们非常善于解决手头问题,但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他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在网络上点击率超过100万次。除了经常应邀在各个大学发表演讲之外,他还是一名颇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其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国家》、《新共和》上。

《优秀的绵羊》告诉我们学生该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不做那只优秀的绵羊?

当今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强迫你选择是学习还是成功的系统,这是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的观点,事实上是否真的这样?我们回顾一下自己今天所经历的现状,大概不会否认威廉的这一观点,每一个当家长的一边渴望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边又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两难的状况下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看到很多3岁就开始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幼儿英语,小学奥数等等。

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今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名校的学区房天价增长,家长一边感叹应该还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边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各种婴幼儿启蒙班,英语启蒙班,奥数启蒙班等等迅速崛起。似乎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为今生奋斗。

在北京一些重点初中,高中也纷纷效仿那些名校的做法,比如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最后一道8分加分题就是奥数题目,但是九年义务教育里小学课程里是不能够有奥数的课程,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拿那8分,有的甚至从1年级就开始要孩子去上课外辅导班学奥数,而很多课外奥数班都是用选拔的方式来增加门槛,说白了就是你过来报名我不一定有名额你得等,等到有人毕业了或者有人跟不上了主动退课了,下一个再来。我想这也是这些班的火爆原因,一是家长迫切希望孩子升入重点中学,二是培训机构故意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青睐。就像《优秀的绵羊》里说的那样,学生追求的不是自己想做什么,而是大家都在做什么。

没有一个国家需要20000颗核弹,除非另一个国家有19000颗核弹,没有一个孩子需要上11种课外辅导班,除非有一个孩子上了10种课外辅导班。这种教育系统培养下的孩子就像长颈鹿的脖子别越拉越长,越拉越畸形,可能最终吃到了别人认为最好吃的叶子,但是自己内心却充满焦虑与恐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