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读后感1100字
怎么谈苏童呢,应该是第一次看《妻妾成群》的时候,第一,觉得语言清丽略带压抑感,就如同江南的雨天越往后读越觉得阴沉,碎雨连绵。其次,是谜。到这里先锋小说的影响日渐式微,但这种结构上的巧妙组合能够迎合读者追根问底的猜谜猎奇心理。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格非的《人面桃花》,但二者又有质上的不同,这种的不同就在于内容上,作家的气质上。苏童的作品的压抑感强,格非理想主义浓重。但他们文风都有清丽脱俗的共同点。内容上一个强调理想迫于现实,终归现实,一个强调现实追寻理想,理想终归破灭。第三,揭示意义和对人的关注。其实我觉得什么封建社会黑暗,女性奴化都不是我们分析一部作品的必要部分,重点是看作者如何把握人性,塑造真实意义上的人格。这在里对于人性的考量,是如何分析人物的复杂性。成功的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以脸谱化吸引读者,背景,社会变小,成为衬托,而是更深刻的发现人自身的主观感受,性格深层次分析成为这类小说的亮点。比如颂莲,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学生嫁入陈家为妾,其要嫁富人让后妈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唯利心理为其在陈家悲剧命运埋下伏笔,这个家庭里,女人都缺爱,企图把老爷陈佐千绑在身边,颂莲初来,对此感受麻木,可越呆反而越被同化,女人的欲求激发后,她也越来越寂寞,越缺爱,她对丫鬟的诅咒选择变本加厉的报复,对老爷不满转化成恃宠而骄最后失宠,但转到另一个角度,她作为新式学生,一脚踏进封建桎梏中,一脚踩在西式浪漫里,她认命后选择的任性行为,直接导致了男尊女卑中国式婚姻的悲剧,她被两种观念来回拉扯,所以她一面教训奴才,适应封建主子的优越感,一面要求西化后男女平等,在妾室里找夫妻感,这一定造成人格上的分裂。其中,她与梅珊比较相似,心机不深,但她较沉得住气,但凡私欲上关键时候会压制,而梅珊直来直去,横冲直撞,做事莽撞,有勇无谋,造成捉奸悲剧也是性格原因。毓如写得不多,作为妻子她把对丈夫的不满转化成一份严厉把儿子教成了“怕女人”的软蛋。卓云面慈心狠,心机很重,由她一味奉承的嘴脸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颂莲和梅珊的悲剧。陈佐千好色,却日渐体力不支,不能满足妻妾欲求,只能挽着毓如奉承的手装着男人尊严。他一面给这些女人造成悲剧恶果,一面也吹起男人脸面的牛皮,不让外人看破。当梅珊偷人被捉奸,他从梅珊房里出来,首先是松了一口气,其次大摇大摆的离开,这里显示出他为自己力不从心找到合理的借口,也是为封建社会中男人以三妻四妾表现其能力建立自豪感的有力戳穿。这种男人的自信中带着一种扭曲感。《妻妾成群》有《金瓶梅》的影子,或许揭示性更深刻,这种社会变迁中新旧思想的交替,《金》是没有的,但《金》的社会性更广,社会面貌更全面,阶层更多,人群也广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