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读后感1300字
“不要可怜克·奎。上帝必须在他和亨·亨之间作出选择,上帝让亨·亨至少多活上两三个月,好让他使你活在后代人们的心里。我现在想到欧洲野牛和天使,想到颜料持久的秘密,想到预言性的十四行诗,想到艺术的庇护所。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我的洛丽塔。”
漫长到甚至冗长的痛苦的囚禁般的生活、迷茫而无意义的琐碎到极致的漫游。这本书的极其细腻以至于有些意识流的写作有非常含蓄而美丽的地方,有太多随性而至的文学“把戏”,戏剧中宿命般的铺垫与暗示,但是拗口的句子和晦涩的意象(或许是翻译)、亨.亨混乱的精神状况(有些地方真的读不懂啊)也让我多次昏昏欲睡,不得不中止阅读。
欲望驱使的爱情。亨亨是罪行的施加者,是性变态,是毁了洛一生的人。但同时也是自身欲望的受害者,在道德与欲望的双重压迫下精神分裂的人。他对洛丽塔的爱由欲望产生,以欲望来表现,但又不全然是欲望,是有强烈的奉献的——虽然直到最后才能隐约看出这一点,此前只有无尽地为满足自己欲望而对洛丽塔的剥夺。所以他们之间也从来没有精神的连接,出于愧疚、出于自责、出于罪恶、出于欲望……我想亨亨是躲避洛的心灵的,他不敢真正面对自己所奴役和伤害的女孩。所以洛总是他性感少女范式里的样子,加上一点叛逆、一点粗俗、一点天真的愚蠢。
以前不觉得,现在确实觉得《洛丽塔》像《房思琪》的侵害者version,虽然亨亨在自传里如何掩盖、粉饰自己,虽然洛丽塔这样的“性感少女”与房思琪有多么不同,虽然亨亨对洛是真的有疯狂的不顾一切的爱的——但是他们都同样强硬地在性和心灵两个层面上长久地凌虐了少女,毁了她们本应快乐的青少年,乃至毁了她们的一生。就像亨亨也记得自己半夜醒来,看到洛丽塔在浴室里对着镜子眼神空茫地流泪。
读这本书让我对纳博科夫更加感兴趣了。他的写作手法,他对欧洲的深深眷恋,他奇怪的铺陈方式和有趣的文字游戏,他对美感和美学的追求……看后记纳博科夫说自己不得不以英文而不是最擅长、最熟悉的俄文写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落寞竟然让我也觉得有点难过。多可惜,我大概不可能会看到他以俄文写作的原作了。
其实很好奇,亨亨到底是因为安娜贝尔的死造成的阴影才喜欢“性感少女”,还是安娜贝尔只是他发现这种喜好的开端呢。不过大概连亨亨本人也无从得知这个答案吧。要是安娜贝尔没死就好了。
以及美国的风光真无趣啊……荒漠、田园、漫长的公路……读他们的公路旅行实在是太累人了,竟然只记得汽车旅馆[微笑]。
读完真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想法零碎无章。就像我读时也常常恍惚神游一样。除了开头和结尾,竟然只记得一些简短的描写语句。脑子里有一种弥漫而幽远的灰粉色薄雾,覆盖在洛丽塔黄色的、跳跃而鲜明的印象上,像电影倒带一样逐渐逐渐远去,略过美国的山川田野和安娜贝尔曾在的海滩、略过比尔兹利可笑的中学和阴森乏味的“着魔的猎人”,穿过拉姆斯代尔丑陋的街道走过长长的门廊——薄雾揭开了,她在那里。草坪上的洛丽塔。读着书翘着双脚,抬起的脸就这样撞入那双痴迷的眼睛。
再也不会有比这更美的时刻了。如果这个故事就只停在开头多好。
啊。为什么洛丽塔是黄色的?
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洛丽塔》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