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2400字
你是手机控吗?回想下,每天工作时,你会无意识的摸多少次手机?刷多少次网络?你是不是在想应该不多吧,只是偶尔看一下吧?2013年,英国电视证照管理局调查了电视观众的习惯。发现人们自认为的看电视时长比实际的要短。这个数字为什么会被低估呢?因为我们很多人是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并不清楚自己做的真正有价值或是无价值的事情有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过多的陷于浮浅工作了。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作者卡尔*纽波特,美国作家。在这个互联网已经渗透到门口卖菜大妈的摊位前时,我们深深地沉浸在网络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诱惑。书中作者道出了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浮浅事务上,深度工作变得越来越奢侈。那么我们还有深度工作的必要吗?深度工作确实有价值吗?作者肯定地告诉我们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仔细研究下,深度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深度工作是必要的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核心能力,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指出两种核心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作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要想具备这两种能力,需要依赖于你深度工作的能力。作者认识的一位教授,凭借深度工作,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发表了7篇论文,且都发表在重要刊物。而在教师的工作职责上呢,他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因为他采用了批量工作的模式。把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而春夏两季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屏蔽外界的干扰。让他无论在学术还是在教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作者从三个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首先是从神经学角度。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做了实验,发现年轻人和年长的实验对象,面对积极和消极意向时,大脑杏仁核(情绪中心)的反应。年轻人对两者都有反应,而年长只对积极意向有反应。这是因为年长者重置了自己的大脑,忽略负面信息,享受积极信息。这一实验说明,人可以重塑自己的大脑,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深度工作,占据我们的所有感官,就会忽略哪些细小的,让人不快的信息。而不停地刷手机,对快速阅读信息的依赖,让大脑不再去思考更有深度的事情。工作中一旦遇到些困难,就会习惯性的拿起手机来。久而久之,很难达到深度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心理学角度。日常生活聊天中,我们常常感慨,要是每天都不用那么辛苦工作就好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什么就去买,想玩什么就去玩。这应该是人生最佳状态了吧。知名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的研究揭示,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作“心流”。理想中的无所事事,其实并不能给你带来愉悦和享受。当你绞尽脑汁,拼尽全力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后,那种快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就是所谓的“心流”,这是别的地方无法获得的。这需要你致力于深度工作才可能实现。
最后,从哲学角度。深度工作,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当我们全身投入到制作某件工艺品时,需要致力于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的过程,让工作充满意义。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准则1,工作要深入。为自己创造出一种能够深度工作的环境。比如,在阅读书籍时,屏蔽掉一切可以联系到你的方式。关闭手机网络。因为想要做不分心很专注,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每次夜深人静看书时,常常是看个十几二十分钟,就不自觉地刷刷网络,刷刷豆瓣。而注意力从书转移到网络,再转到书,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的转换完毕。在日常工作中,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如果正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时,忽然有人叫你,或是忽然电话铃响起了,就有一种被打断的感觉。想要再回到原来的状态,这就需要消耗比较大的意志力来转移注意力,不利用你的深度工作。
准则2,拥抱无聊。即使是在业余时间,也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可以为自己规定好专注某件事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能接触任何与网络相关的东西。当成功做到后,休息几分钟,再进行下一次的锻炼。这就像是初高中的上课。45分钟的上课时间,迎来了10分钟的休息。对这每一个10分钟的期待,也成就了一整天的课堂学习。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就了很多人,但它同时也损耗了他所成就的人。就比如像写书评,正是因为如今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才让所有热爱写书评的人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但不断登陆使用各种平台,也对写作者产生损耗,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维护各种平台。因此如作者给出了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准则4,摒弃浮浅。摈弃肤浅不是说完全消除它,而是要减少它在你一天工作中的比率。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天一小时是一个合理的上限。对于熟悉此类活动严酷性的人来说,上限可以达到4个小时,但是很少能持续更久。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延长深度工作时间。作者推荐了记录时间的方法。规划好每天的每一分钟,或是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比如,把一个工作日的所有任务事先规划好,主要目的还是时时提醒自己,在剩余时间里,做什么最有意义。
如上所说,深度工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深度工作能够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它也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锻炼的。在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里,频繁地刷网络,看电视等都会大大损耗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让我们的大脑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请放下你的手机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并锻炼深度工作的能力,努力做到在还没有被时代淘汰之前,不能自我淘汰了。而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一本涵盖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指南。生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我们,都有必要认真研读本书。
微信公众号:透明的毛毛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