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1500字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1500字

2017年11月28日开始看《远山淡影》,直到今天才看完,短短续续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其实总的用时也就8个多小时。那为什么看了这么久才看完呢?一方面由于个人注意力转移的原因,有很多一段时间没用过微信读书;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小说的情节展开与以往的小说有很大不同,读起来像喝白开水一样无色无味,可读性吸引力不是很强。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估计很多人都读看不完。


《远山淡影》采取现实与回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白描式的叙述,叙述方式非常平淡,感觉就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没有过多的夸张式的表述,也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情节错综交织让人看的云里雾里,尤其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平淡,几乎有看不下去的感觉,直到看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情节才有了跌宕起伏,才有点冲突,才有了小高潮。这或许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生活,哪有那么多的高潮?很多的时候都是平常和平淡,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不知道作者想写什么,看的很纠结,很难受。但是随着情节慢慢地从模糊到清晰,带给我一种不曾有过的阅读体验。


看了这本小说,让我感觉到记忆是一件不靠谱的东西,你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或许是真实,或许是想象。回忆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去,这能让人更好关注当下,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因为记忆的不稳定性,给我们“篡改”记忆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有时候,你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或许只是你书中看到过的故事、梦中的一个场景而已。悦子的回忆也是一样,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看不清的,不真实的,所以这就给她以自己的意志去构建了另一个自己以缓解自己对女儿景子自杀的内疚制造了理论上的可能。


看了这本小说,让我感觉人是多面的,并不是非善即恶。小说中,悦子与景子,佐知子与万里子,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回忆。其实无论是回忆中的自己还是佐知子与万里子,都是悦子对自己与女儿景子的回忆,只是塑造了另一个不愿意去接受的自己:佐知子,因为自己的选择造成了女儿景子最后自杀的悲剧,她对女儿怀有深深的内疚,但同时又在自欺欺人的否认她自私的一面,说是一切都是为了景子好。当然悦子也有和善顺从,典型东方好女人的一面,那就是回忆中她所展示的形象。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甚至多面,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自己,这是正常的,并不是人格分裂。


看了这本小说,让我感觉到精神疾患是亟待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小说中,景子因为与母亲悦子关系紧张,从小就缺乏一种安全感,并且母亲杀猫等残忍的行为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以至于那种阴影一直伴随着自己成人。随后随母亲去了异国他乡,当然是她不希望的,她希望去的是伯父家,而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家庭,还要喊陌生的男人叫爸爸,这一切都是景子无法接受的,这些都为她的自杀埋下了伏笔。如果悦子意识到自己的一系列不当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景子的心理健康,她恐怕就不会这么做。景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悦子能够及时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她进行强制专业的心理干预,结果也许会不一样。现代社会很多家庭中,面临类似问题,很多父母凭自己的意志去教养孩子,有时甚至置孩子的诉求与意志全然不顾,片面的认为家长给的就是最好的,最后往往最好的给予却造成了最大的伤害,自己后悔莫及。


看了这个小说,我反复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怎么确定一件事情真的发生过?
你有多少个不同的侧面?
你会用所谓的“对孩子好”去强迫他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吗?
这是我留给自己的思考题,在以后的生活也许还会反复问自己。这里一并与书友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