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1900字
一行采集:
1.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面的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他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2.我已经40多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3.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4.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
5.有些话仿佛永远讲不出口,仅仅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它的话讲了出来。因此这些话就成了心底的暗流,形不成文字,也形不成话语,甚至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思路——它就变成了郁结的混沌。而已经讲出的话则被人们一再重复,结构分明地架在混沌之上。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
6.罗素说过: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多大意思。
7.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8.中国的旧式家庭,对女人来说也是一条海船,而且永远也靠不到码头,你要是烦的不行,就只有跳船一途。
9.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没有一种文化是低等的,但它是人类学家对待外文化的态度,可不是让宋公明当行货,也不是让非洲女孩任人宰割。人生活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之中,他就有批判这种文化的权利。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10.这个人的美酒佳肴,就是那个人的穿肠毒药。
11.我们眼下还不能有一些童稚的做法,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一种做法是继续保持童稚状态,一种做法是摆脱童稚状态,准备长大。相信前一种做法的人也相信奥威尔在《1984》里杜撰的口号——无知即力量;相信后一种做法的人,也相信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下一步”当然不是把日历翻过去就是的明天,但是,也不应当是日历永远也翻不到的明天。
12.罪感文化强调外在的约束力,耻感文化强调内在的自律性。罪感文化倾向集体主义,耻感文化倾向个人主义。
13.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命运,但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14.在人生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15.艾滋病发现之初,有些人说:这种病是上帝对男同性恋者的惩罚,现在他们该失望了——不少静脉吸毒者也得了艾滋病。我觉得人应该希望有个仁慈的上帝,指望上帝和他们一样坏是不对的。
16.村落文化是一种强制的力量,个人意志不是它的对手。
17.我这一生听过各种“wrong story”,奇怪的是:错的越厉害就越有人信——这都是因为它让人振奋。听得多了,我也算个专家了。有些故事,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古怪说法,还可以祸国殃民。我要是编这种故事,也可以发大财,但我就是不编。我只是等故事讲完之后,用烟斗敲敲凳子腿,说一声:这种理解彻底不对。
18.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一行精华:
我已经40多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行评论:
这是本杂文集,我在看的时候是跳着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老人与海》《怀疑三部曲》这三篇文章。王小波的文字幽默又讥俏,和他本人一样有趣不严肃,但却能发人深省,这种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的写作手法让我佩服不已。
王小波通过这本书做到了“推己及人”,最起码我深受启迪,愿意也努力做一个喜欢智慧、性爱和有趣的人,不放弃理性的思考,不封闭自己,对生活时刻加以检点。要不断挑战自己的“限度”,即使失败也比那些“不战而胜”的人要好的多。对于那些生活的无理设置,要有反抗的意识,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像那只猪一样“能一下跳上屋檐,能模仿各种声音”,虽然会被领导的火力圈包围,但也还是可以惊险逃出来,得瑟的和他们说,就是喜欢你们看我不顺眼但又对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王小波说,很怀念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不怀念,因为我相信那些特立独行的猪会越来越多,而我,在争取成为其中的一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_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