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1300字
1.作者于1937年首次出现了关于这本书的构想,当时他正在西班牙内战中跟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一同对抗佛朗哥的国民军,但他却在当中发现佛朗哥以外,另一种形式的极权主义——西班牙的亲斯大林共产势力,其将马统工党塑造成亲托洛茨基的叛徒。此经历为奥威尔的这本小说提供了创作灵感,并于3年后在苏格兰汝拉岛写下小说的大部分内容,尽管当时他的肺结核病情严重,但写作一直持续至1948年。他于1947年时已完成整本小说的大纲,但却对其表示不满意,并认为自己“很可能会不得不重写当中的三分之二。1948年12月4日,他把终稿寄至塞克尔和沃伯格出版社并于1949年6月8日出版。出版商的内部备忘录曾指出:“如果(这本小说)我们不能售出15到20万份,我们理应被枪杀。”到了1989年,它已被翻译成65种语言,超过当时任一英文小说。在《1984》出版不久后,1950 年1 月奥威尔便因肺结核而离世。
2.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984 年的4 月4 日(即作品面世的30 多年后),当时的世界被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分天下,而三个国家亦都不断交战。主角温斯顿(Winston Smith)是一个生活在大洋国的知识分子。大洋国的架构非常简单,整个政府只有四个部门:真理部、和平部、仁爱部、富裕部。然而,四个部门都是打正旗号做着相反的事:真理部负责编写谎言,和平部是规划战争的部门,仁爱部每天执行严刑逼供,富裕部则负责制造贫穷。这几个部门都是服务着大洋国的执政党「内党」。内党在各政府建筑物上,都会挂上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愚昧即力量」。内党的最高领导人是「老大哥」(Big Brother)。虽然老大哥从不露面,但老大哥却无处不在,每一角落都见到「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大型海报,无时无刻的告诫着大洋国人民,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正被我监视着。而事实上,大洋国每个家庭的每个角落,都安装着永远「电幕」,用作对每一个市民的监视。
3.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作者奥威尔思考人类在制度下的悲剧情景,他由此仿佛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就是要思考和揭示没有被监督的权力将会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奥威尔并不是要写一部简单的预言小说或是一本哗众取宠的讽刺小说,他是在提醒人们注意:自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如果自由遭到侵犯,哪怕是以何等善良的借口,都是极其危险的。
与《被禁锢的头脑》同为伟大的作品。
4.经典语句: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英社党口号。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老大哥在看着你!”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主角在日记上写下的字句。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我明白怎么做,但我不明白为什么。”
“历代统治者都要他们的人民对客观世界接受一种不切实际的看法。”
“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
“如果有希望,那么它一定是在群众身上。”
“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
“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4》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