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_1500字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1500字

年初,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刚出,我还没看,就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来了各种支持、吐槽他演讲的推文。我那时候都没有看,等最近真的认真听完他的演讲,才去看了各种评论。

首先提几点我的疑惑:

1,“大学毕业生也就占我们这个国家人口总和的5%。换句话说,至少有近13亿人没有大学毕业文凭”我听到的时候,有点诧异这个数据,然后第一反应是感叹我们认知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真的有鸿沟,然后第二个反应就是这个数据是否是夸大了呢?查完资料后发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大学毕业生占国家人口总和的14%。不太明白罗胖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是否其中包含夸大成分。

2.人的整体寿命延长,不等于所有人的个体寿命都长,医学不断进步的同时,周边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心理疾病人群的数量也在增长。

3.猫砂的例子,我觉得有点夸大了,但这个事情如其他书友所说的,难以被证伪。所以没有打动我,只是听过就算了。


罗胖这次演讲的内容,要好好把握小趋势要做好以下几点:

1.如何认清事实:培养还原能力,就是思维要多元化,才能更趋近事情的真相。(讲白了就是“多元思维模型”=多角度看问题)这里想到罗胖之前讲过的一个启发:一个现象,总是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一遍,然后再从心理学的角度在解释一遍。从个人的需求角度解释一遍,然后再从群体关系的角度再解释一遍。看一个问题的视角就多元起来了。

2.感知“非共识”,要创新,要在傻瓜窗口期不放弃,直到得到他人认同(“非共识”=创新)

3.我们人类的整体寿命在延长,所以职业、婚姻家庭、事业各种关系要重构,要坚守那个能够穿越时间的东西。(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观念的升级才是重要原因)

4.对比起AI这种一般人很难追赶的东西,我们可以像拼多多和得到APP,以及顺丰那样,利用对人的洞察和了解,培养用户忠诚度,推动信用飞轮来成功,这个算法做不来(信用飞轮=口碑和客户忠诚)

5.我们的时间够用吗?只要坚持就会形成“长期主义复利”,就会成功,所以要把握现在。这里我认为,如果不从成功学角度出发,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很重要的一点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这比成功更为重要。(“长期主义算法”=坚持)


总结完以后,会给人一种他只是在讲一些我们都知道的东西,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词,再加点振奋人心的话,给我们一种它是新思想的错觉。

这个是好吗?是不好吗?不能全盘否定。

暂且将这个造新词看成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在这个如此喧嚣的时代,有一个人用这种手段把一下我们所熟知,但是很多时候会忽略的东西再次提出来,警醒你,说服你,有时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并且,罗胖举的这些例子,本身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再者,不要忘了罗胖的身份,他是一个生意人,不是慈善家。所以他所做的事情不可避免的要带点目的性,功利性。对于他营造并且借助现代人的焦虑感,来宣扬知识付费的这件事,我是抱着理解的态度。不会所有东西都符合我们的胃口,不是所有的演讲都是纯天然干货,学会辨别,学会取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必备的技能。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那么多思想火花的碰撞,天南地北,浑涌而来。思辨对于我们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弥足重要,理性且达观的思考才是我们在这个信息过载时代生存的重要能力。

就像罗胖在演讲中说的“哪个我都听,哪个我都不全信”

摘录之前看过的一个解释: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的不同
data就是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数据,
information就是你在大量data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那部分,
knowledge则是加工过的information产生价值的内容。

存在即合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罗振宇的演讲的确能拓宽我们的眼界,能点醒一些迷茫中的人,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学到多少,用到多少,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