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孩子》读后感1400字
感觉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当然实际是4个加完班的周末看完了4部,前后也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随着故事的结尾,怅然若失是难免的,同时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关于四部:
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是太过真实的少年时代,无论是莱农还是莉拉,都是生怕被对方甩下一直暗暗较着劲努力的孩子,互相视对方为天才为好友,即便第一部一直以莱农的第一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发展,我的天才女友似乎一直只是莱农的天才女友莉拉,其实不然,细枝末节中始终穿插着莉拉默默的追随与努力,莱农一定也是莉拉眼中的天才女友。
第二部新的名字,是婚姻赋予的新名字。友情给爱情让路,情感上、时间上、生活交集上,人生这一阶段乍看之下总像是义无反顾地在做自己,我们既挪不出时间灌溉少年时代的友情,也撇不开自己原生的性格去委曲求全或赴汤蹈火,人生好像活着只是做自己,奔赴一场希望,撕毁一段婚姻,追捕一段爱情。这一阶段的莉拉和莱农也是最莉拉最莱农的样子。无论是是十六岁就结婚的莉拉,结婚当天反目的莉拉,还是婚后疯狂迷上尼诺的莉拉,都是义无反顾、坚决果敢的莉拉;莱农亦然,默默找男朋友的莱农,默默暗恋尼诺的莱农,默默被尼诺父亲骚扰的莱农,默默接受尼诺爱上莉拉的莱农,都是最初隐忍又有点自卑的莱农。过了这一段,交叉重叠的人物性格即将到来。
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人生到了结婚生子的中年,婚姻与对抗婚姻的乏味、生活与对抗生活的不如意,成了主旋律。无论是莉拉还是莱农,在面对这面生活的真实画布时,都涂抹了大片的灰色天空。也许生活过于生活,我们不得不成长性地从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吸收养分,才足以迎战这场无法逃避的战争。所以,这一阶段的莉拉有了莱农的影子,默默地挣苦力钱,默默地学习,默默地接受恩佐默默的守护,尤其是面对恩佐,这很莱农。而从莱农的身上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莉拉。从她模仿莉拉的说话方式应对公众社会,到她对尼诺的飞蛾扑火,不得不承认这很莉拉。
第四部失踪的孩子,是蒂娜也是莉拉。莉拉的女儿蒂娜的失踪压垮了莉拉原本就不够坚固的成长阶梯,从此莉拉只能是个停止世俗成长的庶民莉拉、孩子莉拉。从莉拉着笔,即便到了中老年时期,她的处事方式,始终是孩童时期的思维模式,从最早的怕被莱农甩下所以私底下拼命学习,到一直以推翻马尔切洛和米凯利兄弟的霸权统治为内心认定的救赎方式,所有的事情在当时当刻投入最大的激情,莉拉从不曾改变,行为模式像孩子般不可预测,到老都是那个坏女孩莉拉。故事写到莱农这里,在莉拉不断浪费智慧与才智,挥霍各种上升机会,拒绝吸收经验教训,拒绝成长救赎的这许多年,莱农一步一步,以最大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人格,世俗意义上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成年人了,同时也不再是那个丢了洋娃娃蒂娜的小女孩了。
关于其他的感触:
小时候,好像谁都不能接受的父母的样子,长大后,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样子。
关于阶层,小时候,我们心里都羡慕过娜迪亚,等到你不断地从井底到井口,那些年的娜迪亚、阿尔曼多们,好像慢慢变成了井底的一粒尘埃。
关于友谊。你光鲜时不打扰,你落寞时不顾被你烦也要想方设法地引导你走出阴霾,麻烦你时理所当然,被麻烦时甘之如饴,这大概就是好朋友的样子。
关于政治,从左翼到右翼,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么?
关于权威,时不时地怀疑一下,也没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_1400字